今天成都下班时大雨,没有踢球,今天的运动量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成,今天就先懒一天吧。日更后继续动起来。
本周心得。
-
为团队的成熟高兴。增长团队现在无疑是成熟的,这个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团队认同目标的拆解。这个季度是真正意义上从公司最高领导层级让增长团队负责公司大部分业务的一个季度,这个季度定的增长目标极度有挑战,在团队理解这个目标的完成对公司非凡意义的时候,我看到了大家高涨的情绪,与迎接挑战的激情。在其后,我仅仅与团队开了一次讨论会:拆分目标的框架。之后就是周会时的目标整体同步,给出的结果十分惊喜! 二是对团队不认同目标的容忍。本周老板给出了一个团队十分质疑的战略,在之前,团队会对这个目标口诛笔伐,但是本次大家的态度是:讨论这个战略背后的逻辑与目标,在否定老板战略的同时,给出了新的逻辑与战略。当然,仍没有说服老板,在此时团队仍选择了试行,并约定了过程监控与汇报制度。这样减少了无何止地争论,提升了效率。 三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大家在讨论目标的过程中,一起出主意,一起讨论,在过程中,有过争论,也有恍然大悟的惊叹。在技能不全的时候,有自主地探讨,有互相地帮助;在认领目标的时候,大家能互相分析各自的擅长与优点,然后再自主进行任务与成员的匹配。
激烈的讨论往往是灵感的来源 专业的力量。专业能让人信服,但本周遇到两个特别不专业的团队,就特别让人生气了。
一个是某合作商的市场团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迟到与讲解没有重点。关于迟到且是没有任何理由的迟到,同事都劝:在成都需要容忍。但是,这其实是同事对成都的刻板印象,成都天府一到五街现在其实也是卷到不行,不信你晚上12点去看看天府三街的那几个大厂,又或者在那个时间段在那个地面儿去打个车试试。关于讲解没有重点嘛,这可真是折磨,浪费大家时间,后来我实在忍不住打断,以还有其他会议为由,强制要求加快。于是场面开始变得滑稽:他们依然没有重点,却变成了看电影时的两倍速。
二个是我们某位投资人。也是事先没有任何日程安排,不告诉负责行程的同事为什么要做什么,不搞懂来龙去脉就瞎出馊主意。好的,我其实知道他的出发点特别好,但是再牛的人,再有见识的人,再成功的人,妄图一个人用2-3个小时的时间去吃透一整个团队,心心念念五年的内容,然后再给出指点,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坐立不安,腿翘得老高,对人的完全不尊重。让我想起《易经》:“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有些挑战,迟早要来,迟来不如早来。如果成功,就应了那句:成名要趁早,得意须尽欢。如果失败了,早死早超生,早败早迭代。毕竟,时不我待。但是,即使有了这样的勇气,也还是要慎重过程,想好流程,寻求更多的帮助,保证得意,而非超生。有些事,迟早要发生,就让他早些发生吧。
对「为什么」的理解。本周组织了两次会议,而且是发起人,且是主讲。发现犯了同样的错误:说接下来的计划与事务,却忘了铺陈为什么。这样导致大家在会议的前期有一些懵,而至到最后讨论的环节,大家才开始询问为什么,这时讲了为什么之后,发现大家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明显高了很多。这里立一个宏愿:之后的会议用50%以上的时间去讲解为什么,只有20%左右的时间去讲怎么做。来看,之前提到营销内容书写的黄金圆环同样适用于会议内容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