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那些不得不说的灯(二)

长信宫灯,西汉,现藏于河北博物馆

长信宫灯于1968年在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执灯形象。宫女梳髻覆帼,着深衣,跣足。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组成。各部分可拆卸,灯盘可转动,灯罩可开合。宫女体臂中空,右臂为烟道,可将灯烟导入器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上刻铭文九处,内容包括灯的重量、容量、铸造时间和所有者等。因刻有“长信尚浴”字样,故名长信宫灯。(据河北博物馆)

“敕庙”铜牛灯,西汉,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敕庙”铜牛灯,1949年出土于长沙桂花园,此灯以牛为灯形,牛角中空,上与一带喇叭状罩的圆管互相扣合,喇叭口正对牛背上的灯盘,牛腹中空,可盛水,点灯时,烟可由罩口进入圆管由牛角处进入盛水的腹中,保持了室内的清洁卫生,是较早的环保灯之一。灯盘和喇叭状罩之间置有灯罩,既可挡风,也可调整灯光的照射角度。牛腹部右侧铭文为:“敕庙牛镫四,礼乐长监治”,此灯为主管礼乐的长官为长沙王宗庙监造的灯,铸造精良,是汉代灯具中的精品。(据湖南省博物馆)

邛窑绿釉省油灯,唐代,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听说过“不是省油的灯”这句俗语,可你知道吗,“省油灯”这种器物真的存在。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照书烛必令粗而短,勿过一尺。粗则耐,短则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邛窑绿釉省油灯为1951年邓只淳捐赠,敞口,腹微鼓,腹下渐收呈假圈足。短灯嘴置于腹部一侧,通至腹内,另一侧置环形柄,器身为碗形夹层,中空,夹层内可注水降低油灯的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灯面中间与嘴均施绿釉,灯盏外壁上腹施灰白釉,下腹与底无釉。(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近日发掘的海昏侯墓中,一件西汉雁鱼灯让人倍感惊讶:西汉时期的设计竟能如此精巧?殊不知,中国古代的精巧设计可不止雁...
    汉服研究所阅读 6,800评论 0 2
  • 【ME+】2017笔谈 | Day 1 | 概述 曾一直把“充实”当成生活的方向,不断给自己安排工作、学习、旅行、...
    Molly梦一阅读 2,844评论 2 4
  • 完。
    我是射手座2017阅读 1,703评论 3 6
  • 摘要: 多媒体时代,无论是人类的生存方式、看世界的方式、乃至自我认知的方式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影视人类学作为以...
    spir阅读 5,420评论 0 1
  • 要论《水浒》中谁最英雄谁最义气?鲁智深算是最符合江湖侠义,最单纯率真的一个人了。他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园耳...
    残容阅读 4,334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