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追踪一群高智商男性超过八十年,结果得出本文的发现。
我们常听人说到人格特质的力量,以及有些特质有益职业生涯发展,有些则有害。例如,我们知道,较高的尽责度和优异工作绩效有关(尽责度是指努力工作、动力强劲、可靠、有条理);而对人亲切(也就是较高的亲和力)无法让你加薪。但比较不那么清楚的是,这些人格特质在什么时候对职业生涯最重要(是在职业生涯早期较重要,还是中期?),以及哪些人受益最大。
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我检视了男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格特质与终生收入之间的关联。我发现,在职业生涯之初,男性的收入完全不受人格特质影响。但是,较尽责、较外向、亲和力较低的男性,在四十几岁到六十几岁之间,因人格特质而受惠最多。证据也指出,有一个次群体的男性,因这些特质而受惠的程度是他人的两倍,那就是硕士教育程度的男性。人格特质对终生收入的整体影响很大,以我的研究样本来说,差异之大,相当于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平均终生收入的差异:超过120万美元。
我采用的是心理学家推孟(Terman)的研究资料。自1922年开始的推孟研究,是心理学领域进行时间最长的研究之一。它追踪的对象是美国加州地区超过一千名男性与女性,他们的智商至少140(占0.5%的人口)。它可能是美国唯一有终生收入资料的研究,因此,能让我分析早期人格评量指标,与18到75岁期间年收入之间的关联。我这次研究的重点是男性资料(共595名),因为这些研究对象里女性的事业机会非常有限。
我每五到十年举行一次调查,根据调查问卷里的回溯式问题,来建构年收入资料。人格特质的资讯,来自研究参与者的父母和老师,以及参与者自己;由父母和老师评估参与者还是约十岁孩子时的外向度、经验开放度(藉以评量好奇心和原创力),参与者则在大约三十岁时,自我评量尽责度、亲和力和情绪稳定度等特质。研究还纳入参与者的背景资料,由他们的父母提供,包括他们的教育、就业、财务等资讯,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健康状况。
把人生后期的收入,与年轻时衡量的人格特质做连结,优点在于我们能更有把握地说,人格特质和收入之间的关联,不是因为某人幸运成为高收入人士,因此变得更外向。相反地,我们可以解读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来自于人格特质影响了收入。这个方法根据的是,尽管人格特质可能会随着时间改变,但相较于同侪的人格特质表现却相当稳定(也就是说,同侪中最认真负责的那个人,随着时间过去,仍是那群人当中最认真负责的)。
人格特质在何时与何处变得重要?
为分析人格特质对终生收入的影响,我找出各年龄阶段在智商、双亲特质和童年状况(包括财务和健康)相当的男性,运用统计方法,比较他们的发展状况。他们在各方面的条件相当,因此,我把收入差异归因于人格特质的差异。
我发现,具备强烈人格特质的男性,早期的收入并没有差异。差距大约是在三十岁左右开始出现。较尽责、较外向、亲和力较低的男性,收入在这时候开始超前。因尽责、外向而来的收入增加(每年大约一到两万美元),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完全展现,也就是四十到六十岁之间。
过去研究人员并未看出这种丘形分布模式,因为他们的研究多半没有区分年龄层。但如果检视非常年轻工作者的资料,可能会误以为人格特质对收入没有影响。但事实正好相反,这里的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强烈人格特质的主要优势,会在较高层级工作者身上浮现。原因不难推敲,例如,主管的人格特质对团队生产力的影响力,必然高于基层员工。显着的人生晚期效应也显示,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密度和长度(这两者往往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会影响收入。
年收入的差异,如何在一生中逐渐累积?以推孟研究里的两名男性为例,两人在所有背景特点和个性特质上的条件相当,只有外向程度不一样。相较于比较内向的那位(在外向程度分布位于最低的20%),外向程度一般的那个人,终生收入多出六十万美元。这项效应的规模,相当于终生收入的15%。尽责度产生的收入效应也有差不多的影响规模,这点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其他研究也有类似结论:尽责的男性,由于工作生产力较高,因此薪酬也较高。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较多,而这一点又会再推升收入。此外,较尽责的人,职场生活往往较长、较健康,因此累积较高的终生收入。
我也发现,亲和力较高的男性,往往待人友善,也乐于助人,但收入比较无亲和力较低的男性少一大截。亲和力极高的男性(位于分布的前20%),终生收入比亲和力属一般水准的男性大约少了27万美元。
在这个样本里,智商与终生收入也有明显的正相关,即使推孟研究只有高智商个人和极高智商个人的比较。智商每高出10,终生收入大约多出二十万美元。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份样本里,情绪稳定度和经验开放度,与终生收入的关联并不显着。
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接下来,我比较了教育程度相同、背景与特质相当的男性,以探究人格特质的影响,是否取决于教育程度。分析结果发现,教育程度高的男性,从这三项人格特质(尽责度高、外向度高、亲和力低)的受益程度,是教育程度较低男性的两倍多。例如,比较两名具大学学历的男性,内向者(位于外向度分布最低的20%)的收入,比外向程度中等的同侪少了大约29万美元。若是把两名具硕士或博士学位男性做同样比较,他们的收入差距会扩大到76万美元。
在经济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归因于生产活动的互补效应:两种类型的资本(软技能人力资本和教育)结合之后产生的价值,大于个别价值的总和。这也表示,高度外向或尽责的人,远比不具备这些强势技能的人,更能因高等教育程度获而受惠。
当然,推孟研究的样本只纳入高智商人士,他们是很独特的。那么,这些研究发现有多少适用于当今的大多数人?这个答案取决于当今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式,是否与那项研究当时的情况类似。我们有理由相信,决定哪些技能会驱动收入的基本机制(像是生产力、升迁和健康行为)仍相当类似。情况看似如此。其实,在推孟研究里,那些与终生收入关联最强的人格特质,与当今研究发现影响工作者薪资最重要的特质,两者完全一样。
这项研究提出有力的总结,显示可能有哪些人格特质会影响职业生涯。尽责度和外向度不只直接影响工作生产力,也能透过对行为和职场生活的长度和强度的影响,间接提升终生收入。一生的分龄分析显示,即使年轻工作者今日的收入差异微小,但我们可以预期,随着他们的职业生涯进展,差异会大幅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