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的事情,也是最有挑战的一件事!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最多的父母一般是这两种:第一种是严厉型的父母 也就是父母对孩子过度控制,孩子不能参与决策过程,动辄惩罚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有规矩可是没有自由!
另一种则恰恰相反,属于骄纵型的父母,对孩子没有任何限制,认为是释放孩子的天性。这种父母教育的孩子有自由但没规矩,过分娇纵,溺爱孩子。
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发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但这能否实现取决于孩子是否被培养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七项感知和技能。
①对个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②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③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④内省能力,能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⑤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⑥整体把握能力,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其实我们都知道,过度严厉和骄纵都是不正确,不可取的。但我们除了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外,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今天分享的正面管教就给出了解决方法,我们要做正面管教型的父母!
那么什么是正面管教呢?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简•尼尔森是这样定义的:和善与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既不惩罚也不骄纵。
正面管教它有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建立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短期有效,但长期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你从这4个标准出发,你其实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的父母!也就走向了正面管教之路!
正面管教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正面管教既处理行为,也处理行为背后的信念。
家长们总认为,惩罚孩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很多例子告诉我们,打一顿并不能一劳永逸。
我们得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关注孩子的内部需求。惩罚和奖励其实都是外部激励,是行为主义的提倡方法,父母的角色是监督员,无时无刻不盯着孩子的行为。从短期来看,行为主义的论调是有效的,但从长期来看,孩子丧失了内部动力,会过度依赖外部刺激,也就缺乏了责任感和归属感!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改变行为的最佳方式是由内而外,而非外部的惩罚和激励。而对于所有人来说,首要的追求目标是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什么是归属感呢?
归属感就是--我是属于其中的一部分,我和别人有连接,我是被接纳的,我是安全的。
什么是价值感?
价值感就是--我在群体中是重要的、是被需要的,我是有意义的存在。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特别乐意为家里做贡献,他特别想帮忙,哪怕只是一点小忙,姑且不论做的怎么样,这份热情这就是追求价值感的体现。
当孩子丧失了归属感和价值感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获取,而他们的行为在很多时候会被成人视作为不当行为。
乐乐今年5岁了,原本集家人宠爱于一身,他也很乖巧懂事。有一天,妈妈从医院带回来一个小弟弟,瞬间,全家人的注意力都被这个新生儿给吸引走了,乐乐被冷落了。
乖巧的乐乐变了,变得很作很娇气,什么都要人伺候,动不动就说不,还经常欺负小弟弟。
家人对乐乐的改变十分不解,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让我们深入乐乐的内心来看看--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最好的观察者,乐乐见弟弟一哭就有人抱着哄着,于是,他本能的对自己的观察做出了解释,由于他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只能是最差的解释者。乐乐会认为哭是最有用的,只要跟弟弟一样什么都不会做,我就能重新赢得大家的爱和关注。
感知--解释--信念--决定,这就是私人逻辑的循环。
基于这个信念和循环,乐乐会做出决定,变得任性无理取闹起来。爸爸妈妈见状,会惩罚,讲道理或是奖励。他们的反应实际上强化了乐乐的信念,从而强化了乐乐一连串不良反应。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丧失信心的根源是丧失归属感。父母应当邀请乐乐共同照顾小弟弟,让他更有归属感,重新找到信念。
正面管教可以帮助孩子拥有鼓励性的信念,赋予孩子力量。
我们都知道,父母应当帮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接纳,让孩子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但是,什么是鼓励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鼓励不是什么?
就以奶奶喂饭为例,要是孩子吃一口饭,她就对孩子说“宝宝你做的好”,再吃一口饭又对孩子说“宝宝你做得真棒”,吃一口饭就鼓励一句,会让鼓励变得很廉价,鼓励无法成为激励孩子自主采取行动的机制,而是变成了孩子讨好家人的方式。
所以,如果我们对孩子做到每一件事都欢呼鼓掌评论,那么就会剥夺孩子体会自己能力的机会。
那么,鼓励是什么?
鼓励是帮助你的孩子拥有勇气,能面对不完美,从错误中学习。
正面管教关注教育孩子的长期目标,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和社会情感技能。
既然是长期目标,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的期望。让我们拿出两张纸,在第一张纸上写下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比较常见的情况有:拖拉,不听话、顶嘴、叛逆、咬人打人、发脾气、电子产品上瘾、不尊重、打断大人说话等……
在第二张纸上,想象二十年后,孩子长大成人了,你看着已经成人的他,你希望他拥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和技能呢?比较常见的答案有:责任、合作、独立、沟通能力、自信、正直、自律、有生活的热情、勇气、诚实、同理心、自尊、自爱、有韧性……
现在,请你把两张纸放在一起对比,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些词是反义词?比如说拖拉和自律、缺乏自信和自信、撒谎和诚实、打人咬人和关注并解决问题。那么,孩子要如何从挑战栏走到对立面的品质栏呢?
正面管教就是连接挑战和品质的桥梁,当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就会格外留意自己的养育方式是否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
1.和善而坚定(温柔而坚定)
2.培养孩子的目标(培养孩子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
①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②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
③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
④内省的能力
⑤人际沟通能力
⑥整体把握能力
⑦判断能力
3.严厉会带来孩子的反叛
反叛的方法-4F:愤恨、报复、反叛、退缩
4.自尊水平越低越没有自律性
孩子的感知能力特别强,但是解读能力特别差
5.判断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做到了和善而坚定、是否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否长期有效、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品格
6.怎样做到和善而坚定:
①提高自尊:教会孩子自尊
②赢得孩子:让孩子知道与父母间是爱的关系、同理心
③在教育中学会道歉:3R原则-承认、和好、解决
④教会孩子社会价值的重要性:14天修复理论-日行一善
7.不良行为及应对策略:
①寻求过度关注:给孩子确定的任务、拥抱、创造特别时光、避免特别的服侍
②寻求权利:退出、确定原则、说出爱和关怀
③报复:不还击、倾听
④自暴自弃:肯定孩子的努力
8.正面管教的有效工具:
①积极的暂停
②启发式的提问
③鼓励
④家庭会议(决定在全体一致时候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