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明天考试,下午想出去大餐一顿,奈何周三值班,这个愿望只能落空。下午这个想法特别强烈,只想犒劳自己的胃。(很奇怪,很多时候脑力劳动过后总是要想到自己的胃)。期中复习的这段时间,第一次莫名的焦虑,感觉这两周自己就像气球,一直在往进吹气。想要吹得最大,又怕爆炸。现在一切尘埃落定,没课可上,也就卸了那股子气。
昨天一个孩子对我说:赶紧考试吧,压力好大呀。最近一周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们抱怨课被主课老师侵占了,一边说着老师你和体育老师调一下吧,一边在课上全力以赴去冲刺。
心中有两个声音:一个是逼孩子太紧了,会不会压力太大。一个是不这样费劲全力对待,孩子怎么能感受学习与付出的深切关系。
姑且先说下,在这背后一线的老师们压力。整天焦虑,各种担心。整天就想不停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孩子的担忧。想法设法让每一个孩子掌握知识。
不是想要说明老师的辛苦,也不是为自己辩解。每个老师都想要孩子快乐学习,每个老师都想要孩子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每个老师更想让孩子生命得到发展。这一切并不相违背。
我在朋友圈也看到在复习的同时慧敏老师和孩子一起拍抖音,疏解孩子的压力。我也看到很多的老师站在孩子中间,和孩子一起经历这段付出的日子。所以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淡雅的劲头,但一直的平淡也会消磨人的意志。生命的成长也需要有激荡的风。和在故事中感受别人的体验不同。这种体验是真切的,是自己身上的。用心的思考需要集中自己的精神。真切的经历是痛在皮肤上的。
可能这样的一段话只是为了说服矛盾中的自己,但有一点没错,每一片土地都需要耕耘。每一粒种子都需要成长。种子的生长需要阳光的引领,需要水的滋润,土地的包容,也会有风的教导,雪的鞭策,露珠的点缀。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完全掌控孩子的成绩。但我能做的是拿出百分之百的认真对待。这样的尽人事,结果又何须那么在意。
明天考试,今天一切都好,明天更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