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解内容,把握文脉,弄清拿来主义内涵。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3.学习对待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的态度,以及本文的鲜活生命力。
二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内容,了解鲁迅杂文的写作特色,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三 教学难点:比喻论证
四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组讨论、圈画文本
五 教学过程:
1.诗意而具有深度的导入,唤起学生对鲁迅文章的兴趣,以及对现实的反思与叩问。
2.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引入杂文概念、掌握知识清单,分析鲁迅杂文特色,解读时代意义。
3.设疑思索,曲径通幽
第一个问题:先通读文本,本文论题是“拿来主义”,为何要先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第二个问题:再细细圈画,什么是“拿来主义”,如何理解它的内涵,把握他是如何论证的?
第三个问题:细扣文本,领悟鲁迅语言之妙,探究他是如何论证的,其比喻论证的妙处是什么?
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试着分析论证,学会化用。
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是个简案,但是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用了三个课时。鲁迅说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那么如何让本课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我用了一些时间让他们懂得鲁迅接受鲁迅,只有接受,才能占有,才能运用脑髓,挑选运用,最后走向创新,形成自己的思想。
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孩子们从开始的畏难不懂,到后来的接受并灵活运用,这是一个进步。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在长期固定思维培训下,不习惯让脑细胞动起来,回答问题时,难以表达出内心所想,辞不达意。我想我还得继续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