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我大嫂的文字,我想了很久,不知该从哪里动笔,又害怕时间过得越久,对大嫂的记忆越淡化。其实我对大嫂了解并不多,而我所知道的也多是之前李先生对我讲起的,言谈之中,我能够感受到他对大嫂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我知道,这是一篇不得不写的文字了,可能很朴素,但却很真实。
01
“我给大嫂两千块钱,大嫂说什么也不收,跟我拉扯了很久,”李先生有些愧疚地说,这是在返苏的路上,我们之间随意闲聊着。不知为何,在听了他说这话后,我却不知道如何接他的下一句,我把头转向了车窗外,窗外的雪景匆匆地从眼前划过,而我似乎又好像什么都看不清,眼前只浮现大嫂亲切的笑容。
其实他说的,我都知道,我当时就在厨房外,看着他和大嫂在厨房里争来争去,他们说着家乡话,而我却听得真真切切,临行之际,李先生掏出两千块钱给大嫂,以示感激,于是就发生了他们在厨房里推让的一幕。
大嫂当时还说了一句话,李先生并未说出口:你把这个钱留给你岳母,她以后要给你带孩子,辛苦的!
02
我第一次见大嫂,是在我结婚的婚礼上,当时我并未见过李先生的任何亲戚,所以那一天很多人都是匆忙打了个招呼,并未留下深刻印象,而在婚礼结束之后,我们招呼着送客,在客人都走的差不多时大嫂才出现,许是看我俩在忙,不好意思上前添麻烦。
那时我并未看清大嫂的脸,还以为是谁家的亲戚,只清晰地记得高挑的她穿了一身红衣走向我,本来只是握着手的,她突然拥抱了一下我,在我耳边有些哽咽地说着:都不容易啊!说完低下头开始抹眼泪,就在那一刻,我也不由得地红了眼眶,李先生在旁忙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事没事。
说完这话,她就带着小侄子出了酒店打车去火车站回老家了,似乎多停留一秒,就多给我们增添一丝麻烦似的,而她此前并未来过苏州,前后停留的时间也不过一天一夜。
03
我的大嫂,是一个东北女人,今年大概42岁,据李先生说,那时大哥也在东北打工,认识了大嫂,两人情投意合,当时大哥家里不同意,觉得离得太远不靠谱,就在老家里给大哥也说了一门亲事,谁知那时年轻执拗的大嫂愣是根据大哥以前给她的地址找到了老家里,于是才促成了这门亲事。
李先生不无羡慕地说,大哥大嫂结婚二十多年,从未见过他们红过脸,两口子和和气气,穷苦的日子也逐渐变好,养育了四个子女,老三和老小还在读书,大哥常年在外地打工,照顾家里老人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大嫂的肩上。
人说长嫂如母,在大嫂嫁过来没几年的时间,婆婆因病去世了,当时大嫂也就二十多岁。我一直在想,大嫂是如何在没有婆婆搭把手的情况下,把四个孩子拉扯长大的,而且她还照顾着当时仅有十几岁的李先生,直到他考上大学。
我一直都记得,有一天李先生从手机里搜出了段小视频,满脸骄傲地叫我赶紧来看,原来是他们县城早些年的新闻,表彰村里“好媳妇”的活动,模糊的画面,里面仅闪现了大嫂几秒钟的身影,大嫂拿着奖状上台合影,笑得有些羞涩,就为了这几秒,李先生特地录了下来,保存在手机里好几年。
04
我回去过年的这几天,大嫂总是把饭盛好了端到我面前,还不停地问我是否吃地惯,吃完饭就让我歇着,碗筷丝毫不让我碰,她一个人为了准备一顿饭有时要忙上大半天,大哥闲了之后也去厨房帮忙,夫妻俩在厨房有说有笑,热气腾腾的厨房里,他们俩的身影越来越模糊。
一日饭后我和大嫂、李先生在厨房聊天,李先生随口叫了我一声:李杨梅!我佯装生气道:这才嫁到你老李家几天呀,连姓氏都给改了,女人真是没地位啊!大嫂听罢,连忙笑着说:没事呀,我也改姓李了,姓李好!
我以为是玩笑话,李先生倒有些理直气壮地说:你要是不信,你去客厅看看大嫂那张奖状上面的名字呀。我有些不服气,还真就去了,仔细辨认,果真是姓李。
05
年初四的晚上,豫东大地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我们出发在即,整理行李时,大嫂一个劲地把吃的东西往车上塞,我一看,这些都是我们带给她的礼物啊,便叫李先生又都拿下车,大嫂又叫大哥抱来被子,在我们结婚时,她给准备了四床新被子,也让一起带着,整个车子被塞得满满当当。
车子启动时,大嫂站在车窗前,一遍遍地对我说着: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呀。在她眼里,我像一个需要照顾的孩童。回到家后,我同妈妈讲起了大嫂,妈妈感慨地说:大嫂就像你的婆婆啊。
06
这个冬天,大嫂给予了我如慈母般的关爱,连飘洒的雪花因着这份纯朴的爱都有了暖意,融化在心头,温润而绵长。我突然想起,邻居们曾亲昵地轻唤她“红”,这应该就是大嫂的小名了,“红”,我对这个字似乎更加偏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