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回来已好些天了,办完了眼下棘手的事情。就想到静下心来梳理一下,刚刚开始便感觉到特别顺畅。每一趟远行,都这样写下来,已成为一种习惯。
四月中旬,孩子们度假。我让班主任转告儿子,这周休息回去看看。刚好临近期中考试,我想给他们增添一点动力,有一点期盼。怎料事发突然,我权衡工作和回去与否。两头都想顾,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无论是赚到的钱还是回家的时间,都有些差强人意,但还算满足,看到了温柔乖巧的女儿,灵敏可爱的儿子。又一次站在白日喧嚣躁动,夜晚温柔无比的双语学校大门口,等待两个孩子放学。内心的满足感无以言表,只觉岁月很宽宏。
返深之前,把去年与今年的出行计划合二为一。我琢磨着去哪里好,要顺路,不能大费周章。南阳到深圳,途径湖北多个地区。我想起了上学,从泰和到重庆,基本上穿过半个湖北,却未有一次停下来过。经历疫情后,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更让我感动。那里有名扬四海的黄鹤楼,奔流不息的长江,烂漫的武大樱花。这个春天,我怎能不去武汉。
选择了火车卧铺,五个小时后,到达武昌已是夜里十二点。询问当地人便于住宿和吃饭的地方,我搭乘的士来到汉江路。夜已深,加之旅途疲惫,在汉阳的一条美食街,我随意点了一份五元的煎饺。填饱肚子后,拖着行李箱,走在汉阳的街头,四处寻找酒店。除了累和困,夜晚灯光照射下的武汉大城,恬静而时尚。想着我离滔滔江水近在咫尺,这份思绪,犹如那句外国诗,贫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
第二天上午,转乘地铁到达司门口黄鹤楼。离地铁站约五分钟的距离,武昌的蛇山,小道蜿蜒,树木葱翠,上面巍然耸立着早已闻名遐迩的黄鹤楼。我从小只在课本上学过,很多关于它的传说,早已心驰神往。今天有机会一睹风采,我赶忙举起手机,拍下这座著名的黄鹤楼。
穿过天桥跟随游人来到黄鹤楼公园的正门,需购票进入,所以门口挤满了很多人,隔着远远的栅栏,都在忙于拍照。我咨询工作人员,他说每位七十,下午六点闭园。我始终记得店铺老板的交代,没必要进园,在大门口拍几张照就行,只是一座楼。我又想起的士司机对黄鹤楼的态度,也是如此。那么多名家诗人因楼留下千古诗篇,我这个也想附庸风雅的外地人千里迢迢来此,而湖北人对黄鹤楼态度的清冷,我有点失落。我在门口张望了几分钟,没能进去看看它的庐山面貌,触摸下这琉璃砖瓦,倒也没有什么遗憾。
黄鹤楼到长江大桥,中间隔了一条户部巷,步行二十分钟到达江边。那天凉风习习,薄雾弥漫,江水浩荡。我换上长袖长裤,欣赏起这两江四岸,也等待夜幕降临,准备轮渡长江。江上很多船只,听说几元钱的小船和网络宣传的长江荣耀一样观光。我打算学习当地大学生,坐两元钱的小船。
那天气候恶劣,广播通知普通船只取消出行。同一时间,长江轮渡里特大东湖号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售票,120元一张,60~70分钟,七点开始,排队买票的人络绎不绝。六点半检票上船,我从渡口登上三层游轮,清风拂面,抬头即是万里长江第一桥,黄昏正好,邮轮缓慢航行,一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引入眼帘。
一个小时渐近尾声,我站在游轮的甲板上,吹着江风,看两岸绚丽的灯光秀,如此感觉武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此时,大家纷纷走到一楼门口,邮轮靠岸停泊,我入住到黄鹤楼脚下的一间民俗,找了一家餐馆,点了一道武昌鱼。想起伟人的,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唯一能够相提并论的是,我也来到了长江边,吃上了武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