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接上文)
人,盯着同一朵花看上十几年,还会觉出它最初的美吗?
名山大川里,为生存而跋涉,还会有心情去欣赏自然的瑰丽吗……”
同理,经年累月地死磕书本,而没有功夫思索人生——在其中的人,会彻解为何读书吗?能不疲劳、迷茫?
【不以强势说空洞】
晚饭的胃口,被“为何读书”冲淡。
不觉中,一阵清风,悄然拂过。
餐桌上的凡先生,尽量表现出多吃许多年盐,多走不少路才养成的淡定,把停顿的酒杯往嘴边送去,做完本该早就完成的喝酒动作。
在峰小子眼里,老子还是那副平日漫不经心的的做派。
小子哪里知道,老子的脑子开动、高速寻摸:“该如何开说?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掰扯清楚的。”
“在谈问题时,怎么避免自己可能有的说教的老习惯、旧毛病——不能让他反感,不能弄巧成拙,可不能适得其反!”
“还要注意,怎么谈,能够引起和保持小子足够的兴趣和心情,把话题聊完……”
挪开杯子,烈酒滑入腹内,生成热辣的暖流霸道地往头顶冲去,立刻提升了凡先生脑子的转速。
主意,立马就有了:“还不如干脆地问问,到底是什么事情,引起他的闹心。”
“对,就打这儿开聊——弄清事情,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好以水掩土……”
凡先生,脑子里如社戏庙会般热闹,还不忘叮嘱自己:“认真听小子说,别像以前自以为是的抢话,搞得话不投机,爷俩生闷气,结果互不搭理……”
“紧开口、慢开言,听他怎么说——摸准小子的脉,到底是哪里卡住了他的脑壳,再开腔就容易对路……”
“切记……切记……”
“唉,想当个讲理的爹,我容易嘛我!”
凡先生,将手中的杯子在桌上一顿,脑子忙着,嘴也没有闲:“你觉得读书、上学,应该是为了什么?”
一字一缓,语气安宁,还带着股酒劲。
话,和缓清晰;脸,云淡风轻。
小子的情绪,为之所感。
峰小子,缓缓吸气。
他慢慢放下筷子,便开始往外掏话。
“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回家天都黑了。”小子话虽出口,但平静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其中无奈、愤懑的痕迹。
“嗯,确实如此。”凡先生完全赞同,这是事实。
“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作业,很多时候到十二点都做不完,转钟才睡是常事。”小子的语气还是平和,却咬了咬牙。
“是啊,谁说不是!”当爹的听闻,心痛孩子的心情,也让他咬了牙。
“每个周六不能休息,还要考试!”忍无可忍的小子,还是拍了下桌子。
“唔……”边听边喝的凡先生,差点被一口酒给呛住。
有些憋、张张嘴,却说不出话来的他,只好冲着小子点头,表示自己听到且深表同情。
凡先生继续听,无意识的咽下嗓子里的酒,心中的感触却压不住。
有事在心,杯中的烈酒,便寡淡而无味。
“天天上学、刷题的学生,经年累月苦读,被其间枯燥乏味的轮回麻木,冲淡了学习的目标,模糊了他们人生的成长方向。”
“童年的美好,父母的关爱,无暇顾及;未来的责任,人生的担当,遥不可及;眼下的生活,学习的辛苦,使得他们在家庭和课堂之间,孤身漂泊……”
“是啊,审美也疲劳,苦读易懈怠……”凡先生,触发同感,找到了自己问题所在。
——人,盯着同一朵花看上十几年,还会觉出它最初的美吗?
——名山大川里,为生存而跋涉,还会有心情去欣赏自然的瑰丽吗……”
——同理,经年累月地死磕书本,而没有功夫思索人生——在其中的人,会彻解为何读书吗?能不疲劳、迷茫?
凡先生,想起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其实,小子并不糊涂,只是现在学校读书近乎疯狂的状态,师生都只顾低头拉车,几乎没有抬头看路,更无暇驻足调整,不少教师也没有足够引发孩子思考——读书,应该是为了让自己明白,路该如何去走。”
听了孩子的话,凡先生心里有了底——小子并没有被繁重的学业压服到颓废,只是困倦和迷失……
“那就先不谈读书的事,绕一绕,从小子喜欢的事、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聊。”
兴趣,是好的老师,也是交流切磋中不错的话把子。
小子的兴趣,还是比较宽泛的:美食、骑行、健身、养鱼等等,爱好不算少。
其中,读书也是孩子的爱好。
凡先生拿起筷子:“小子,老子辛苦半天做的菜都凉了,来,开吃,咱们边吃边聊。”
峰小子的郁闷稍解,食欲打开,端起碗筷,开始吃喝。
……
凡先生在脑中翻找小子近两年读过的书——好像有《世界简史》、《罗马人的故事》、《德川家康》……
仓促之下,竟然出现断篇,记得不大全了。
他还记得,每每孩子读出书中的味道,便迫不及待地和他交流,对书中记载的时代、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还会对书中人物的浮浮沉沉、成就失落,动心不已。
峰小子读到妙处,每每嗟叹人生命运的起伏坎坷……
“拿孩子了解的、有兴趣的书中的人和事作例子,比照他的现实状况——自身思量,可以找到同知共感。”
“这,不就是曲线迂回的好话题吗?”
“这么一来,不带感情色彩的谈读书,也容易帮孩子立足于问题之外,去客观的思量——看待读书这事,就容易看得更清楚,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说教般的套话,还是少来、最好不来吧。”
“好主意,不错!”凡先生有些自得的咋了咂嘴。
凡先生,不喜欢仗势欺人——用家长的强势,把孩子逼坐不动,左耳进右耳出的,去听空洞说教。
对面的峰小子,听过太多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教训,也不好这一口、不吃这一套。
心情好时,给点面子摆个造型坐着、神游四海;心情不好,板着一张扑克脸,紧闭金口,奉上大白眼,让人牙根发痒。
心中一定,凡先生胸有成竹地抬头看看小子,放松的气场形成,嘴角往上翘起,眼也眯起来。
笑容映入小子的眼里,他正夹着一筷子肥瘦相间的孜然羊肉,往嘴里送,眼中也泛起笑意。
轻松的氛围,融入了不算合心的话题里。
对话之中的情结,袅袅松开。
五、
有体会的美好,定是真正的美好。
有体味的聊天,是真正的有效的交流。
能触及身心、引发觉悟的交流,是美好的交流。
【期待美好的交流】
风徐来,浸润着春日的清草香。
夜月萌萌,微醺。
一段饭吃了许久,话题才打开一小半。
爷俩,坐对面,忘情的聊着天。
“好吧,我们把为何上学读书的事放到一边,先谈谈《罗马人的故事》里面的事?”凡先生欲将话题先迂回,暂避和读书有关的内容。
小子沉吟:“嗯?”
一会,还是有些不解:“可以啊。但这本书和我上学读书……”
《罗马人的故事》为他所喜,提起些许谈兴。
“相干啊!必须地!”小子,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
“如果一提起读书,就老是拿读大学可以穿皮鞋,不读大学只能穿草鞋说事,这水平和听众的水平,忒乏——那,多没有意思啊。”调侃,悠悠地从凡先生嘴里一串溜出。
这话,凡先生有心而发。
城里长大的孩子,有几个亲眼见过草鞋?更难得亲脚去穿——穿什么样的鞋,哪里有体会?
草鞋硌脚,谁知道?
没有体会,谈喜恶、取舍,何来基础?
说到峰小子亲历的,体会深刻的除了读书,就要数城市的雾霾了。
灰暗的天,霾涩的气,他经常被迫在其中体味。
对不良空气过敏的小子,每每遇上如黄泥汤般的重度污染天气,就鼻塞流涕,喷嚏不已,几乎无法呼吸,只得不停用纸巾擤鼻涕。不管是在家里、还是课堂上,动静大到惊天动地,似乎脑浆子都被用力擤出来……
相比这种周期性的困难,海南的旅游格外愉悦
——碧海蓝天、椰风鲜果、呼吸间的洗脑洗肺,让小子不但远离雾霾,好像世上就没有鼻炎这个问题。
小子感慨,污染要命,洁净美好。
有体会的美好,定是真正的美好。
有体味的聊天,是真正的有效的交流。
能触及身心、引发觉悟的交流,是美好的交流。
边吃边聊,边聊边吃。
饭菜少了,话题开了。
父子的聊天,再从鼻炎和旅游方面,绕回到读书上来。
上学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确实简单、枯燥
——人、书、题的平面互动。
填鸭般的教学,不可避免的让孩子们
——远离了真实的社会和生活。
简单,往往会导致无趣。
无趣,难以长久的交流
——所以,有高考完结就撕书的怪相
——所以,有上了大学就不想读书的乱象
……
一天天成长的孩子,怎会长期一昧服从、盲从?
难道,他们没有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吗?
假如不能真正的站位于他们的处境、体味他们的思虑,又怎能同感他们的困惑?又如何,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知道他们想说什么、需要什么,才是他们的知己,才可能找到共识,才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让他们明悟。
往往,在孩子愿意请教、探讨和交流问题的时候,成年人没有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不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人”,选择性无视他们的情感,简单地画出条条框框圈住他们的心灵和行为……
父子俩,在柔和的灯光下,会心的夹着菜,点着头,都期待能够继续愉快的交流下去,用真诚和理解让沟通继续。
亲情,应当是温暖的、美好的具体言行。
当然,美好的亲情交流,也是人生美好的记忆。
(未完,敬请待续……)
六、
世事入书——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
书载世事——好似,罗马通路一条条。
“罗马的历史记载和传说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
“华夏的混沌、华夏的文明起源、华夏文明的起伏跌宕……如何看待?”
“历史的必然、文明的更替,对人的启迪和指引?”
【书,藏大千】
父子俩,就着话题吃饭,享受夜风三月来。
话一多,就难以关上话匣子;
话再多,也没有影响往嘴里填塞食物
——你说时,我抓紧吃上两口,
——我说时,你边吃边点头。
“古罗马辉煌的文明,给人留下强大而富足的深刻记忆……对世界至今仍有的影响。”小子,侃侃道来。
“在古今的罗马文明,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的?”凡先生,一脸轻松的,把问题扔给小子,再吃一口菜、压压酒。
聊到喜欢的书,小子眼中有神、心中有想、嘴里有话:“古罗马的产生,是侨居于群丘的族群,在一系列的竞争后,战胜对手、兼容别族中开始的……混合壮大的罗马人,并不一昧去歼灭敌人,而是尽可能宽容携手,建立联盟合作。”
凡先生,点头暗赞:“小子不错,都会概括总结了。”
小子继续:“当时,罗马人兼收并蓄的结果,丰富了生产和生活、发达了技术、创生了法律,直接的功效是增强发展了惊人的战力……罗马,她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城市建设的伟大,更是法制人文、科技运用的典范。”
峰小子的思考,化为一长串滔滔不绝的描叙,把书中的文字,用今天的语言转化为一幕幕场景
——那,不是死板的文字。
说者和听者,眼中浮现出活生生的人、广袤的大陆、辉煌的城市,化为辽阔的海洋和无尽的天宇……
凡先生,点头称道;小子,歇口气。
接着,劝小子吃一口的空档,凡先生接上话题:“在古罗马,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同行业从事生计,在社会分工中称为建筑工、农民、手工艺人、士兵……当然,还有被征服者和奴隶。”
他提问:“当时,在一定行业或领域里,有组织领导能力的人,根据自己实际能力的大小,分化成为手工艺人、建筑工人、农民、作坊主、行会领袖等等,直到士兵、百夫长、财务检察官、执政官、总督,乃至独裁者——人的地位,除了天然的家族地位,导致出生的身份不同外,决定命运的,是什么?”
小子沉思:“罗马人的出生身份,有贵族、平民和奴隶;罗马人的地位,有元老院成员、行政官员、公民和非罗马人……”
读书人,还是了解读书事,小子捕捉到:“罗马贵族一直有项传统,就是罗马式的教育,上午学习各种文化,包括拉丁语和希腊语等等;下午,有军事技能的训练……”
小子,渐渐拨云现日:“是学习、是教育、是磨练……是实践和提升。”
凡先生,看到峰小子的明悟闪现,又一次赞。
趁热打铁,他又出系列提问:
“罗马,建立之前是如何的状况?”
“罗马,后来的命运怎样?”
“罗马的历史记载和传说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
“华夏的混沌、华夏的文明起源、华夏文明的起伏跌宕……如何看待?”
“历史的必然、文明的更替,对人的启迪和指引?”
……
夜色中的华灯,愈发的明亮。
有关“为何读书”的提问和回答,抽丝剥茧般的散开。
父子在聊天中,边吃边侃。
饭菜渐凉渐底,而香不减。
七、
让孩子多听听,人们如是说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
请孩子多想想,对死读书的别解——“书中还有毛屎坑,书中还有鬼画皮,书中还有纸上饼,书中车马难代步。”
【书,指人心】
是啊,书,是如此神奇
历史的脚步,跨过时空,化为一篇篇华章。
于是,在天地更迭中,人们的眼中、手里出现了一本本冠了名的书——《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军事》、《历史》、《地理》、《体育》……还有《物理》和《化学》。
书,是活生生的自然和生活;书,在日起日落中,不停的质量翻转、华丽蜕变。
(当然,也有糟粕的书,败兴的文)
历史和现实,从古老的传唱、衍变为图文、史册和典籍,如何看待?
——更为关键、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去读?如何学以致用?
(看明白了什么是不可取的书文,也是一种智慧的取得)
书,为何?
书,是文明的发端;书,有语言的寓意。
书写,透过文字,蕴意生活的内涵;读书,通过行为,传承文明的信息。
书,指人心——可以直指,那心中与身俱来的智慧萌芽。
没有书经的指引,一片迷茫蒙昧,人的生存如何?
——势必,回归茹毛饮血,本能求生……
真和假、善与恶,不服区分的结果,是回归混沌。
唯有书经,可以帮助阅读者、思考者去解答
——我是谁?身处何处?以何为生?生而为何?
……
读好书,人的选择可以通达,直至明智
——做有敬畏的人,遵循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环境;尊重社会规则;
——做负责的人,善待自己、他人、一切事、所有物;
——做感恩的人,一呼一吸、一饮一食,生命存在源于天地,取于自然,拜父母所赐、蒙群体呵护、亦是乾坤的恩典;
如是,敬天、担当、感恩之人,是拥抱幸福的人,也是幸福环绕的人。
如是的心,是人类善良的心。
【人生入书】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
孩子,是成长中的人;
健全成长的孩子,是有希望的孩子。
让成长中的孩子多听听,人们如是说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
还请孩子多想想,对死读书有种别解——“书中还有毛屎坑,书中还有鬼画皮,书中还有纸上饼,书中车马样子货。”
唯有读过书、会读书、并且认真思量的孩子,才能明了书本中有和适宜的内容,有会有不和适宜的部分……学习辩思。
如此,理事结合,观书察事,方能卫心健身,才可能拥有健全的身心。
人生,当入书。
生活于现代文明,人的成长,需要学而思,也要思而学。
学习读书,是求史,是甄鉴,还是身心的更替
——在书本中求索,在生活中历练,
——还要,理事印证。
读书,为辨识;读书,需辩思;读书,为通明。
为了在利弊、道义、善恶、晦明等等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交叉路口,不致迷失——无悔;
为了在星辰交替中,不断健全独立的人格、积累周全思考和行为的能力,把握自我、和他人理性的协作和竞争——有为;
为了自身的幸福,亲人的恩义、人群的温暖,为了与生而来的责任,为了明了的选择,为了开阔的视野——智慧。
人,有了智慧的作为,人生自然无悔,生活也会富足。
如是读书,读书如是
——当真是人生入书。
夜,未央。
饭,余香。
话,绕梁。
人,爷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