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瑜
母亲打来电话说,姐姐家的女儿这个月要面试太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了,母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闺女,咱也去考一考,说不定就考上了呢”。从母亲不间断的声音里,在电话这头的我,似乎都可以嗅到母亲心里的急切感和迫切感。
可是母亲只读了小学二年级,她哪里知道,姐姐家的女儿读的是本科,是可以考研究生的。而我读的是一所专科院校,只能先专升本,然后再考研究生。倘若我也要走这样一条路,就意味着,至少母亲还要再供我读五年的书,五年后,我28岁,高学历;母亲70岁,满头白发。我终于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而母亲为我操劳了一辈子。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挺佩服母亲的,她只上了两年的学,做了一辈子的农民,但她却深深的懂得教育对我们的重要性,所以她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把书读好,将来才会有好工作。
小时候,她给我们设立了很多的奖罚制度。我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考了班里的第二名,母亲便去集市上买了一包大白兔奶糖奖励给我,但也有很多次,我没有考好,回到家后,母亲拿起扫把对我就是一顿痛打。为了能够让我提高成绩,大晚上,母亲通过手电筒发散出的微弱光芒,照亮前面崎岖不平的山路,母亲走在前面,我紧紧的跟在母亲身后,只是为了能够去另一个村子里找姐姐给我辅导不会的习题。就是这样,在母亲的影响下,让我从小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里,也不敢忘掉初心。
过年前,母亲得知姐姐家的女儿通过了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的笔试时,母亲表面上是高兴的,可我知道她心里其实是难过的。因为她羡慕人家读完了大学还可以继续踏入校园读研究生。而她的女儿,即将面临的是残酷的社会竞争,所以她是羡慕别人的,也是心疼我的。那晚,母亲一晚上都没有睡着,第二天她对我说:“人家都要读研究生了,我也想让你读,如果当初我没有生病,家里一定有钱供你继续读书”。母亲一直都是好强的,她总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更好。
那天晚上,我和母亲坐在厨房吃饭,母亲突然说:“你还想读书吗”?那时,我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其实我是想读的,谁不想读书呢?既可以享受浪漫的童话般的大学生活,又可以拥有高学历,非但不愁吃不愁喝,毕业后这份高学历还是踏入一家公司的门槛和进入一家国企单位的资本。
可母亲又何尝不知道,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她,身后所背负的是哥哥结婚时所欠下的10多万外债。是呀,我又何尝不想读一所优秀的大学,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呢。三年前踏入这个校园的时候,我也曾梦想仗剑天涯,可母亲已经越来越老了,哪里还等的起我,花白的头发里承载的是母亲日日夜夜辛苦的操劳。如今母亲又没了听力,我哪里还敢让母亲在本该享受的年纪里继续为我操劳。我想现在母亲最渴望的就是拥有一个倾听这个世界的助听器,我应该为母亲实现这个愿望。在学业和亲情之间做选择,这本身就不是一道选择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是不是太迟了。那时,即使我拥有了最好的事业,与我而言,也没了意义。
对你最好的报答便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你听到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带你到达这个世界上你不曾到达的远方。那里一定有着你不曾见过的蓝天白云,不曾听过的优美音乐,不曾见过的车水马龙,不曾见过的壮丽河山,不曾到达的理想彼岸。我想,这也是你年轻时的梦想吧。
那年花开时,我想你正安静的坐在日本东京的富士山下,欣赏着樱花的盛开,聆听着鸟儿的鸣叫。那里,有我,有哥哥,还有你的外孙。岁月,一切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