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假期在田纳西州的朋友D家过。在餐桌上与来她家里共度节日的亲友们闲谈。他们问我:毕业后想留在美国还是回中国?我说,只要我在做我真心实意愿意做的事情,在哪里工作并不重要。从他们脸上的神情并不难看出,这不是他们意料之中的答案。坐在我身旁的叔叔点点头,说:“我很欣赏你的答案,是你妈妈教你这么说的吗?”
我表面上大大方方地笑笑说:“这是我自己的想法,我很幸运我的父母从不硬把他们的想法塞给我”,其实心里面五味杂陈。我再也想不到,已经快要21岁的我,竟会被人问这样的问题。
再聊到后来,当一桌上的成年人“夸奖“我和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不同,有主见,积极参加学习之外的活动时,我理解了叔叔怎么会问那样的一个问题。他们对中国留学生这个群体的固有印象是:一门心思学习,学的专业也大都不是心中所爱,只是为了日后在美国有个收入稳定的好工作罢了。显然,我超出了他们对中国留学生大军的刻板印象。我明明是被“夸奖”了,心中却愈加不是滋味。除了说一句”我的很多中国留学生朋友都很有想法很有趣”,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其实,每逢受到如此之类的”你和别的中国学生不一样“的”夸奖”,我都在想:为什们不能直接说,我欣赏你坚持所爱,勇敢向前,自由活跃,而非要把这一切都归为”你和别的中国学生不一样“里?
我现在想明白,最让我难受的,不是我得背负“去中国化”的“夸奖”,而是我在他们的眼中的首要身份是中国留学生,而不是一个独立自由的灵魂。再反思到自己——我想,尽管我总是要求自己,对人不要轻易下定论,要带着一颗好奇与包容的心灵去接近另一个灵魂,我也一定有并不自知的偏见,也一定不假思索地对他人下过类似的评价。这是一份我永远也做不完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