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力量的因,就像所有弱点的因一样。是内在的;所有幸福的奥秘就像所有不幸的奥秘一样,也是内在的。如果内因不发挥积极作用,我就不能取得任何进步;如果我不能循序渐进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觉悟,那么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大学以前,我都是那个在饭桌上抢话题说的人,充分表现自己,喜欢出风头导致的结果就是会在饭桌上争辩一些论点,想方设法找论据驳倒对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很外向的。
后来,我看到一句话:
争辩,明达的人很少会沾染上这种习气。
我就写日记反思,反思哪些内容呢?
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
在我挖空心思找理由辩驳的时候,真的有理智之思么?
越是简单基本的原理才更能让人接受,而我的论据都是一些旁门左道,用很长的一个故事(而且还表达不清楚)来阐释我的论点。而且我争辩时会异常激动,情绪亢奋,语速过快,语音语调也很刺耳,难以让人耐心听下去。
再来说争辩这件事本身,自己总想赢,辩倒对方。赢取所谓的面子,争强好胜。心态不对这件事,已经让我成为了一个输家。
不管我最终辩赢或输,其实对自己都不好。一个饭局就是让人放松的地方,为什么自己要这样的不识趣?
在这四项反思之后,我决定做些改变。
我平时也喜欢读书,不然也没办法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从阅读中获取能量,平衡自己的劣根性。
我渐渐地开始喜欢静了,可能性格倾向调整到40%内向,60%外向。这样的好处不仅让自己变得视野开阔一些,愿意倾听,而且让自己减少很多冲突与误会。
因为,言多必失。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对别人产生兴趣,愿意做个观众。
后来,上大学以后慢慢积累,沉淀自己,改变自己的浮躁。
但我在经营关系时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隐形人,骨子里喜欢表现自己。
我就想怎样不出挑也不黯淡:
哪种职业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
主持人
因为从书本上获取的能量毕竟是有限的,我又对别人的想法与格局感兴趣,便用提问的方式向他们汲取能量。既然是提问,当然需要技巧,在向马薇薇学习了一点皮毛之后【详情请看0702晨读感悟】,发现确实谈话质量比以前好多了。
说完了好处,那么唯物辩证的坏处呢?
因为慢慢地喜欢静了,反而喜欢独处,独处的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参加一些吵闹的活动,后来发展成了,不愿意在陌生人面前说话。
不愿卷入是非之中,却又活在世俗当中。
最近,我就在考虑去一线城市找工作,比如深圳。
无亲无故,又有点社交恐惧症。
我纠结了很有,到底要不要去深圳?
今天看了文章以后,一个词吸引了我。
Push
不要恐惧~
如果我不去的话我会不会后悔?
会!
如果撞得头破血流会不会后悔?
不会!
人生不过活该二字。
所以,你知道我的答案了么?
Ps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