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书——《红楼梦》
都说《红楼梦》是值得你一生阅读的书。初读《红楼梦》,是在中学时代,那时候开始有了懵懂的感情,爱而不得,于是床头的一本红楼梦成了我情感的寄托和灵魂的安放处,那个年龄爱憎分明,羡慕宝黛这对cp,干净、纯粹、执着,憎恨宝钗的第三者插足,关注面很窄,只在感情.
大学那会读它,开始了多角色,有时候觉得自己像史湘云,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有时候又像林黛玉,多思多疑,有时候还觉得像薛宝钗,在意现实的成功,总之觉得自己是金陵十二钗的“集大成者”。金陵十二钗也不是仅仅在写单个人,而是我们不同境遇中的不同心境。
不惑之年,《红楼梦》成了枕边书,睡前喜欢读一段,它就像个万花筒、百宝箱,文学、哲学、艺术你想要什么,都能随意抽取,随意享用,但一本书真正流传的意义在“文以载道”,这个年纪的我看到的是一种宽容和悲悯,宝玉依然是我心中屹立不倒的偶像,他爱着每一个人,没有尊卑之分、没有男女之别,他的爱也没有执着与占有,经常性就会痴了、呆了,原来我也很难理解,怎么那样的痴了呆了就能那样的不顾一切,仔细想想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又加上一个晶莹的心,对世界万物、对每一个人付出的都是欣赏和赞叹,痴了呆了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宽容表达。
宝玉对抗父亲、对抗宝钗、袭人让他读书、做官这件事情,在家族中成了孽障,在读者看来,却是加倍的佩服,让人滋生更多的悲悯情怀,封建社会中人的价值取向是很功利的,当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迎合这个社会规则,而宝黛二人却能坚守自己的个性棱角不被磨平,成为所谓的乖僻邪谬之人,实属难得,因为在封建道统下谁敢特立独行?宝黛真的很辛苦,但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或者没有这样的极端,只是做好了自己,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惹尘埃!
刘姥姥对贾府的救赎让人对富贵产生了一种同情,一个穷的都揭不开锅的人给贾府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风趣的语言,滑稽的举止,一个追鹌鹑蛋的动作都能让全家人笑的前仰后合,说明富贵之家的悲哀,相比之下,姥姥的乐观让他们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力。这是一种救赎,富贵本身就是一种累赘,一种束缚,贾母用了那么多的锦衣玉食就想换姥姥田园中的萝卜、地瓜,这不是讽刺,是一种平淡的宽容的客观的去看待彼此。富贵有富贵的愁,贫穷有贫穷的乐。
王蒙说:“你和红楼梦较劲吧,你永远不可能征服他,他却可以强大得占领你的一生。”
在没有真正走进之前,老觉得这话有些狠,当你真正经历又真正读过,你就会觉得你的一辈子真的被《红楼梦》占领了,继续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