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撒
张德芬有一本书,名字叫《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知道它是与《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有一脉相承的思想和认识。
我对《当下的力量有所了解》,于是我就大体知道《遇见未知的自己》所讲述的主旨是什么?
这句“遇见未知的自己”,也是难得的一句好话。
简单几个字,其中透露的思想却不简单。
今天,我们只讲其中的关键词就是“未知”。
但是我们讲到未知的自己的时候,其实总是陷入已知的自己的错误的想像之中。
正如“挑扁担的以为皇帝挑金扁担”,我们几乎不能想象到我们没有体验过的东西。
我们总觉得的未知的自己是更有钱,变得更漂亮,变得更幸福。我们处于现在的认知水平之中,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这样想其实未必说完全错误。
而错误的点,其实是在你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法”上。
变成更好的未知的自己,不只是在幸福等外部好的事物的简单量增。
更主要的是你变成很好的未来的那个你的那个状态。你那个更好自己的每时每刻的,感受和想法上。
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正所谓,没有吃过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
所以你个人的成长进化进步,也就是你的学习过程,根本不是你现阶段的想象的那个样子。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预判我们未来的样子呢?有了这样一个可靠的预判的思路,我们才可以保证不因为错误的想象而因为错误的目标,偏离轨道,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有一种考察你学习成果的办法就是,你想一想你有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人”。
你最好要有一种同情同理的能力。于是你可能就更容易变成另外一个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一辈子是你还是你。
最直观的是你还是你的表现,是你的说话方式,你的手势,你的面部表情,你的走路的样子。如果这些你的外部的形体表现不是那么帅的话,你可以想一想如何从此进行改造。你也可以想一想,造成你原来原本的言行举止的更深层的本质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原因可能是生理上的,可以可能是思想心理上的。
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面讲到了一个真理,每个人其实都在像一列快速奔驰的列车上一样,按照自己的惯性行事。
要变成更好的那个人,就要阻断这个惯性,替换更好的模式。
所以随时想想这句话学习的一个检测效果就是看一下我有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人”。
如果没有你,你可能就陷入一种没有质变的“磨瓦成镜的低效能状态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那些知识服务收费的平台饱受诟病的原因。因为他们被认为只是盲目地推出产品,进行宣传,然后赚钱。却并没有切实的关注到每个人的真实的成长和提升。
而真正的改变,成长,提升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今天站时提出了一个方法,就是,可以经常注意的想一想你有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人”。
而这样的一个人,你可以以什么为对象作为想象的模范呢?
可以是你能够想象到的所有的偶像,能力气质俱佳的男神女神,等等。当然,在佛教里面很多人观想佛陀的庄严妙相也是一种修行进阶的法门。
外部表现,言行举止,是你可以观测到以及可以直接进行控制的内容。当然,本质上的改变还是在你的内心的状态,你的大脑神经生理激素反应的进程。
所以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你时时刻刻可以对自己进行反思,反省。学习的效果,气质的改变,也是达到有这样根本的改变。
所以说“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需要你慢慢细致,不期而遇。
未知,那个“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并不是,你知道的那个简单量增,那个只是幻觉。
自己,其实还是自己,我们说用观想的那个偶像,也是你自己更好的样子
学习的效果是自己真的能够做到,自己真的能够做到,就需要自己变成原来想象不到的那个更好的自己。
再强调一下重点,你检测自己学习目标和成果的时候,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变成完全的另外一个人,你的那个偶像。
凯撒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