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密码

        黄土地,陕甘宁交界处的特色,因土地呈黄色而得名,海拔800–3000米,这就是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从这里走出去的游子们,更愿意把她叫做“老家”。

        在外人眼中,这是一片贫瘠的山梁梁,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可他们不知道,这里也是孕育中华文化的肥沃之地。黄土地上充满着奋斗,书写着不平凡,流传着经久不衰的故事,萦绕着黄土地儿女的牵绊。

        我的故乡,就在这渭水源头,黄土高原腹地深处的一个偏僻的山沟沟里。我就是从这山沟沟走出来的土孩子。

        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十三年前,抱着出去闯一闯的念头,离开父母,离开黄土地,远走新疆。这一走,便定居在了3000公里以外的他乡,所有的回忆,都留在了这片爱恨交织的黄土地上。从此,回家就成了奢望。

        人生短短几十年,终究,我们都是一粒尘埃。近年来,有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想写点关于家乡的东西,无奈才疏学浅,未曾成行,我找了个连自己都觉得可笑的理由:太忙。最近读了很多关于家乡的文章,赞叹家乡才子辈出的同时,更多的是激起了对故乡的惦念。思考良久,还是决定写点东西,即便粗糙也罢,权当是一种寄托,也为子女留点“老家”的回忆。

        我想借用黄土密码这个具有神秘色彩和文化气息的词作为我的开端。第一次听到黄土密码这个词,是四五年前母亲电话中告诉我的。母亲说,我们村被确定为黄土密码旅游基地,来了好多人,说是要建旅游村,电话中,我听出了母亲的喜悦与自豪。

        作为从黄土地上长大的孩子,说实话,在我眼中黄土地并不神秘,更多的是淳朴与善良,更多的是对她的敬畏,祖祖辈辈亦如此。为安放对家乡无法释然的情怀,我将逐步用粗浅的文字功底“解密”黄土地上普通人家的点点滴滴。

        仅以此献给我日思夜想的黄土地,以及仍在黄土地上奋斗的亲人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