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go社区在初步的阶段,一年内突破100w,并且同年举办的百人粉丝狂欢派对也落下帷幕(而全部的统筹资金不超过30w包酒店机票),一个rom的论坛最终取代了官方金立论坛成为用户在此活跃并且反馈产品的社区,同时为产品经理以及开发工程师搭建了用户沟通的渠道, 承办了多次的线上线下的调研活动,之后因为对产品的理解不同,我从一个论坛运营专员开始转向了rom产品经理,当然这个都是后话了,我们今天探讨的就是这一年内,运营人员包括主管不过四人是如何办到的100w的用户量。
三思而后行,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For 产品,2014年4月中旬刚开发上线的社区,我在6月入职,整个论坛运营人员3个人,不到一千的注册量,这个社区产品建立的初期只是模仿miui的社区,成为一个玩机论坛,接收领导的kpi要求后遇到第一个挑战,如何让用户过来注册论坛帐号?
拉新过程中,总有碰壁,但也是转机
在鼓励用户来注册过程中,如何说服用户去注册这个账号,虽然像是产品经理要去考虑的问题,但是如果运营连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更何况是让用户来注册呢? 在向产品罗列注册账号的利益点的时候,产品只罗列了可以备份联系人短信等基础功能,基本没有更大的利益点向手机用户宣传,所以包装宣传用户注册利益点的方案out。
如果无法让用户主动过来登录,只能采取最粗暴的方式,做活动吧!简直就是拍着脑袋说做就做,结果忙活了3星期,开发运营产品做出的拉活的活动推出去了,满心的期待最终带来的用户量微乎其微,这时候都怀疑自己的人生和想法了,连活动注册送手机,然后各大论坛到处拉人以及微博宣传,甚至在销售手机门店放二维码介绍广告牌等都弄出去了,实在没啥招了。当我们看着论坛每天的pv,uv的曲线图一筹莫展的时候,却发现其中一天内的pv,uv特别高,而且接着三天内都持续着,但是这几天并不是我们做活动的日子,为何pvuv特别高?然后复盘查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原因。
而其实那天的pv特别高的原因,是因为当天手机系统升级ota,然后做系统升级介绍的时候,一般最后我们会增加个论坛的网址方便用户查询反馈,那天系统升级版本一下发,整个论坛pv一路飙高。找到原因后,简直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拉新思路,首先我们做了一个对自己社区产品以及所在部门资源的梳理,同时也对金立论坛与我们这边amigo论坛的存在的优劣对比。
我那时候所在的部门不足15人,但是包揽了手机公司中的支撑服务的产品,比如系统升级ota,用户反馈系统,push产品(而且只有一个开发维护阶段),包括这个社区。就是组成目前部门的模块,看起来非常分散的产品部,互相之间联系少,却也存在深深的关联性。
优势:
1.低成本的曝光渠道。系统升级的曝光位置,每个月都有2-3款机型推送升级,按照当年的销量,可成果推送到一个月500w的手上,还有push推送产品,因为push是属于给系统升级做的附属功能,当时也没有很多产品接入,所以自家的产品当然也把push信息流到用户手机引导到社区,用户反馈也在给我们指导方向,在做论坛的反馈模块的结合的时候,用户关心和投诉的点,所以在做push的时候,可以给出用户感兴趣的文案吸引用户点击。
2.小团队作战,运营驱动产品,因为部门人数少,所以在对社区产品的时候会更快的切合到运营需求,比如我们在拉新过程中,发现注册账号逻辑复杂难懂,而且服务器不稳定等问题,马上反馈马上解决,让注册流程只要2步完成,而且因为论坛刚设立不久,很多产品细节没做完,所以调整起来也很快。
3.积极的要资源和存在感,因为部门新建立,在对一些别人可能不太搭理的产品上,我们更愿意拿过来,第一个接过来的就是开机引导,因为开机引导放到自己部门后,可以在开机引导上引入账号登录并且最终跳转社区的宣传,推动用户首次进入登录账号做了铺垫。
4.本身有带过版主以及社区的运营人员的支撑维护用户关系。
劣势:
1.没有明显的app入口预置在用户手机中,而预置用户手机中的是金立社区app,而我们这边的社区只放到一个用户中心的app(类似用户反馈的app)的其中一个tab入口。
2.暂时没有对公司内部产品的起到支撑作用的业务。这个问题尤为严重,因为用户量少的话,没人愿意来社区,而这个社区的初衷就是为了建立跟内部手机产品经理与用户沟通的,所以虽然有了曝光拉新的渠道,但是没有内部自家兄弟的认可和领导的支持,这个社区产品很难走下去的。
3.账号产品本身还没有抓住用户登录利益点,开机引导虽然能解决这部分的登录账号的问题,但是还没有更大的抓住用户对登录账号的需求点。
知己知彼后,整合资源,全力以赴
在列完自己的优劣势后,在借着优势继续提高自己的论坛曝光,然后针对性的弄的运营活动,带来的效果相比之前的人力财力大投入的阶段,用户增长收益也很高,所以那时候我迫切要解决的应该是拉住内部产品的眼球,简称:刷存在感,如果你持续的投入人力和资源的产品没给领导带来价值感,很快这个产品会因为资源的天平倾斜而无人问津的地步。
那时候做的刷存在感的事情也是靠着自己揽活才得到,做成的第一个就是内测项目的运营反馈负责人,其实就是为内测项目召集一部分手机用户做小规模的产品试错,然后可以快速验证方向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我在其中扮演的就是召集招募用户以及发布内测包以及刷机教程,最后要及时收集内测用户反馈的问题,再反馈给相关产品负责人,最终也因为在内测中用户反馈的几个重点问题给产品,在开发解决后的版本,没及时合入正式版本,导致了之后上线后的投诉,也引起了相关人等注意,也开始重视内测甚至也促成了内测用户考核通过的产品版本才能上线正式项目中的规定,这个也让很多内部的产品和开发也来到论坛查看反馈问题。
而在反馈查看中,我也发现本身公司开始向互联网的思维学习中,缺少了线上线下的互动,然后又接下了那时候的rom产品调研的活,帮忙找相关用户,做线下调研等,说真的那时候为了这个调研,啃了不少调研以及心理学的书,也为我的个人转型垫下一定的基础。
做完刷内部存在感的事情,内外一起发力,也得到了一次承办线下粉丝盛典的启动资金,虽然只有30w不到,但是苦巴巴的四个人(那时候终于多了一个人,不然得累死我),三个人负责线下,一个人负责线上活动,好吧这个活动统筹不算这次心得的重点,但是也是很好的线下经验。
当完成上面的事情后,因为个人发展的原因,就转职到工具产品部门,负责日历相册,也是一个新的里程,而转型到时候,我正好做了运营一年半,当然到现在做产品也已经一年半了,更有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了,现在的心境也跟之前不一样了,目前上面就是我在从事一年半的论坛运营中一些经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