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话题的大学生活

我自从上了大学之后,总会时不时在空闲时间浏览各种订阅文章和公众号。有不少公众号都会有讨论的话题,大多数都挺有趣味的,一开始我只是看看人家发表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萌生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开始只是只是在心里腹诽一下,吐槽吐槽。但是越来越发现自己有些观点需要表达,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参与了第一个话题。

生活中有哪些很失落很不开心的瞬间?这个是我参与的第一个话题。我那时很认真的这样回复:

突然发现原来你也不是那么爱我,可搞笑的是自己全身心投入。

挂科,知道的瞬间肯定不开心。

知道奖学金给了一个什么都没自己好的同学,觉得赤裸裸的被潜规则了。

哎呀,生活中这些小小的不开心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难到不应该长记剩下的一二吗?

多记生活中的“小确幸”,善于忘记“小不兴”,幸福才会加倍嘛。

当我看到人家插科打诨的内容时,觉得自己似乎很保守,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村姑一样,观点保守而又带着点天真,但是也许就是这些许的天真乐观打动了后台的审阅人员,我的看法居然入选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来不用多说,我大受鼓舞,看到感兴趣的话题,想发表自己的观点时,都会表达出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一个小习惯贯穿了我大学三年的时光。


在这过程中,我也渐渐的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理解,也看懂了一些自己以前拒绝去了解的事情。

有那么一个话题:你怎么看待父母催你早结婚的?关于这个话题,我一看,哈!和我家的教育理念完全不搭边儿的,我想也不想,就要滑倒最底部留言:不理解啊不理解!,滑下来看到好多人参与了。我出于好奇先看看别人的观点,其他的不大记得了,我记得有个人留言到“我今年春节回家也被逼去相亲了,去之前,我妈怕我整出幺蛾子,就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爸妈知道你不想那么早结婚也反感相亲,我们只是想趁着我们还不算太老,还能多干点儿时,多帮你一点是一点儿,不想成为你的拖累,这生活啊,太难了!

我突然发现,好像看懂点什么了,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后来没有参与这个话题,而是就这个话题,把很多人的看法浏览了一遍又一遍。看到那一句“我们只是不想成为你的拖累而已,我们还有用!”看到了好多遍好多遍。最后我似懂非懂,可是我还是发现自己对于早些结婚生孩子这一事件,持着否定的态度。毕竟,我可以理解,但还是无法接受啊。


后来还遇到有些话题很深沉,自己也无法参与讨论,但还是会去看看别人的看法和观点。时间久了,渐渐的发现自己说话似乎越来越犀利,嘴巴也越来越毒,而且逗比的本性也开始渐渐的流露。

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比如说有一个话题:你介意你的对象和你贫富差距大吗?我是这样说的:

经济上的贫富差距不是差距,心灵上的贫富差距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简而言之,三观相合最重要!别买条裙子看场电影,脸色比吃屎还难看。

语言有些粗俗,有些口语话。因为我的观点一直都是:人生那么短暂,余生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当然那么文艺范的话到我嘴里就成这样了。

还有一个挺有趣的话题,但是被我玩坏了的感觉。你喜欢的人很难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那天刚刚好是妇女节,我们班的男生问我,昨晚有没有和男朋友出去玩?我觉得很奇怪,我问了一下,为啥?他很淡定的说:难道你不想两天都过节吗?

导致我看到话题时,脑子一抽就回复了这样的内容:女生节的昨晚就该直接约出来扑倒、搞定,今天还可以继续过妇女节,这有啥难撩的?

入选后朋友看到了,提醒我,我才知道自己说了啥,我想那时候的我,内心是拒绝的。只是后来觉得撤回了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毕竟话题每天都有更新,热度很快就会过去了。

有些自己以前觉得奇葩的想法也开始有了了解,可是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固执,我也开始把“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还是无法接受。”这句话说的越来越多,也不知这种现象好不好,到底是我有原则,还是因为我的知识面够广,但是缺乏深度引起的。我在想,即将离开象牙塔的生活,我不知道以后的自己还能不能那么天真,不喜欢的直接拒绝,而不是委屈求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是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即使很片面,但同时我也很喜欢去品味别人的论点和看法,以为岁月的流淌能让我的看法更加成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