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父亲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地过着每一天。村子里的人大都赞赏其勤俭的作风。我也一直深信勤劳的价值和美誉。
有一天,隔壁老王家顶楼要贴墙面砖,喊父亲前去打小工。临近中午12点,父亲还未回家吃饭。我跑过去一看,父亲正在挑水。一担一担,一直从一楼挑到四楼,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有些纳闷,我径直爬到四楼,天呐,四楼有个大大的蓄水厢。只要打开自来水开关,不一会儿工夫水箱即可蓄满水。父亲只要准备一个水瓢,就可以轻轻松松把水舀出来,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我立刻制止父亲继续挑水,告诉他我的办法。果然,5分钟左右就完成了剩余的工作。
事后,我又禁不住想,父亲的勤劳,浪费了他多少体力和时间啊,虽然他的打小工时间在一些人眼里或许还并不怎么值钱。勤劳通常是跟节约连在一起的,就像孪生姐妹一样。可是从工作效率的角度来看,一味的勤劳却又容易带来精力、体力和时间的浪费。这真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市,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低,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升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布若先生,”总经理说:“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
“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看爱若是怎么做的。”
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爱若当然是一次就把问题搞清楚了。所以,表面看起来很勤奋的人,往往忽视了工作中的方法和效率,由此可能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并造成更多的损失。
如何才能做到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不浪费时间呢?
02
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
有一次,一个记者问著名的作曲家狄米奇·萧斯塔高维奇,为什么他作曲的速度这么快,这位著名的作曲家答道:“我已经思考很久了。”
思考,思考,还是思考。有什么好办法能事半功倍?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节约时间?有什么好途径可以简单高效?
具备思考的意识,养成思考的习惯,向思考要效率!从这一点来说,可怕的不是行动上的懒惰,而是思想上的懒惰。也许我父亲已经习惯于勤劳做事,懒于思考了。他的惰性不在行动上,在思考上。
03
要借助工具,用好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尚且懂得利用工具来更好提高做事和工作的效率,我们怎么可以懒到自己工作领域有什么好工具都不知道呢?
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吧,现在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我们是否正在通过移动端的通讯工具来提高沟通的效率,降低时间成本呢?微信不仅可以聊天,还可以发送语音、图片、文件、视频等不同的信息内容。处在不同地点的人群,可以通过微信完成很多项目和工作的交流、讨论。如果按照以前发电子邮件或者写纸质信件的方法来沟通,效率显然是不一样的。当然,传统的交流方式有它的优点,这一点不可否认。
公司上班,交流工作,可以借助更好的工具;学生学习,可以借助更优的学习工具;生活中,可以借助更便利的工具,只要我们善用工具,有很多时间就可以节省出来,创造出更多价值。
小结一下:勤劳不一定高效,勤劳可能降低效率,增加时间成本。为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高效,思考,思考,再思考,借助更好的工具,让自己轻松而价值不凡。
我是书恨少,白天在书里团伙作案,晚上执策单干。如果喜欢可以点赞,不喜欢可以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