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这篇以前上学时是课外读过还是课上学过,已经记不清了,只有一点模糊的印象,这点模糊的印象如果不是再次读起那么也会消散得无影无踪。大抵是人生比小说更具有戏剧性,所以小说故事融入了生活而不得知。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套中人,套中人其实只是一个古板怕惹麻烦,循规蹈矩的人,在这世上人何止千万,有这样类型的人不奇怪,就是这样类型的人有成百上千也不奇怪。读到他总把一切物件装到套子里,觉得还挺有仪式感的,但他把自己也装进了套子。这个“套子”不是有形的,而是无形的,是精神上的套子,那么这个套子是哪里来的呢?也许是他自己制造的,也许是当时那个时代制造的,也许二者都有。最后这个套中人死了,大家应该都高兴的,因为这样一个人确实是会影响到周边人的,但生活还是继续,彷佛还活着千千万万的套中人,局面并没有发生变化。
摘抄如下:
“虽然别里科夫被我们埋葬了,可是,像他这样活在套中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不知道将来还会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我们住在空气污浊的城市里,交通十分拥挤,拼凑些无聊的文章,难道这一切不就像套子一样吗?我们的一生都消磨在懒汉、无所事事的蠢女人和爱打官司的人身上,说着各种各样言不由衷的话,难道这不就是生活在套子中吗?”
是啊,现在我们不也生活在另外一个套子中,每天起床、上班、午饭、上班、晚饭、睡觉,然后继续日复一日,这是一个名为“上班”的套子,这世上有千种人就有千种套子,那么如何跳出套子呢?小说中也没有给出答案,感觉有点戏剧性的是,当伊万·伊万内奇(讲套中人故事的这个人)给他一起的同伴说着这样感慨的时候,说“不行,我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而他的同伴布尔金说“还是让我们早点睡吧!”。挺值得人品味的,我们晚上说不能再过这样的生活的,不能再上这样的班了,却是月月全勤。
当然,上述可能只是看了一篇小说后所发的牢骚和感慨,有这些再正常不过了。如果要说些努力改变之类的话,又显得是一些鸡汤之辞。所思所为在生活中慢慢体会吧,有套中人,也有跳出套中的人,也有在套中活得不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