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溶在化学中的应用

        “熔”和“融”“溶”的区别比较清楚。从汉字发生的角度看,“熔”字出现的最晚,是现代才出现的一个汉字,它是为适应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引进而造成的一个新字。它的意义单一,即熔化,就是用高温时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熔”字的义符是“火”,让人容易联想到火热的场面。如“熔岩”“熔炉”。在现代汉语中,凡是用“熔”字的地方,不宜用“融”或“溶”。

          “融”和“溶”的关系比较复杂一些。从语用实际来看,在表示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并进入另一物体,或两种、两种以上的物体合在一起组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时,两个字可以通用,比如“融入”也作“溶入”,“融化”也作“溶化”,“融解”也作“溶解”,“融合”也作“溶合”,“融和”也作“融和”,等不过,在现代汉语中,“融”和“溶”组成的这些异形词,在使用上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融入”“融化”等比较古典,书卷气较浓,往往带有文学色彩,多用来表示抽象的东西;而“溶入”“溶化”等则是后起的,多用来表示具体的物质的混合。

         “融”是会意字,左边为“鬲”(音),是古代鼎一类的煮器,右边是“虫”,假借用来模拟热气蒸腾的景象。“虫”是“融”的本字。《说文》里解释说“融,炊气上出也。”不过,“融”的这一本义后世鲜有使用。在古代汉语中,“融”的义项很丰富,比如“熔化、消溶,融合。通融”等。“融融”。多用来形容和睦快乐,如郑庄公对其母姜氏说的“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溶”是形声字,本义是“水盛貌”,引申指广大、安闲等义。“溶溶”本指水面宽广的样子,多用来形容月光的明净洁白,如“月色溶溶”。通过查考我们发现,在古汉语中,“溶”并没有溶化、溶解义。“溶化”“溶合”“溶解”“溶入”等的出现,是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事。

         大致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古代汉语中,“融”字身兼数职;在现代汉语中,随着表达的日益精密化,后来人们用“溶”和“熔”字,逐渐分担“融”的本分职务。概言之:①凡表示使用高温的方法使固态的物体变成液态时,由“熔”字来表示,如“熔化金属”;②凡表示具体物质在水或其他液体中分化溶解时,多用“溶”,如“樟脑溶于酒精”“糖与水溶为一体”;③凡表示自然界中的冰、雪、霜等因气温升高而变化成水时,多用“融”,如“残雪消融”;④凡表示和谐、调和、通达等比喻义、抽象义时,用“融”,如“关系融洽”“党和群众融为一体”“融会贯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2.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
    潇湘妃子JC阅读 1,281评论 0 0
  • 他说出那句话以后,一开始是想问“为什么”的。 也想问“我该怎么做,我可以改”。 可是又觉得,问这些做什么,所以就没...
    青栀阅读 273评论 0 1
  • 过了生日你刚25岁,我过了生日就27岁了,为什么你总是比我年轻,太没道理。
    柳絮才高阅读 153评论 0 0
  • 中医自成一体,甚至颇具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色彩,而经脉学说则是其最为重要的代表之一。在经脉学说的基础上,北宋仁...
    硕鼠无止阅读 699评论 0 6
  • 大帆跟我说 “你去做再难再苦的工作,我从不会担心你坚持不了做不下去。我最担心的是你所有的决定都不是听从自己的意愿,...
    小苑啊阅读 177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