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进入了假期时间,每天陪七宝去跳舞。这个“陪”应该算是名副其实的陪,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就是单纯的刷小视频。可是刷完以后,又觉得无尽的空虚,空虚完两秒钟,就又拿起了手机。如此反复,不断内耗。
这让我想起一个词——虚假性疲劳。当你发现自己很疲惫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来自身体上的,而是无聊带来的精神疲惫。这也是如今很多人的状态。
那造成这种空虚的根源是啥?正好读到L先生的一篇文章,似乎帮我找到了答案。
我们总是会耗时做的事情分四大类:
人感到空虚,是因为生命意义感缺失,没有感到为自己而活。
显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多从事上面四类活动中的“价值性活动”。这种活动与我们的意义目标相关联,能从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那这种活动是否是具备价值性,要从长期看是否有明确目标,短期看做这件事情是否能让你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状态很重要。你可能会说我刷抖音也是有目标的,就是为了找几部值得看的电影。看似有目标,但这个目标是否与你的意义相关?更重要的是,你刷视频的时候是否进入到了那种沉浸式的专注中?这种感觉于我而言,会出现在练字时,画画时,走路时,那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
相反,刷视频的时候,我是漫无目的,机械性的向上滑,同时伴有烦躁焦虑感。这是因为刷视频这件事属于填充性活动,只是为了填充碎片化时间。
我在做填充性活动时,一是默认这个时间是用来打发的,二是不知道这个时间还能干啥。所以针对第一条原因,给自己的“消磨”设时间边界即可。对于第二条原因,需要在平时维护好一份清单。
清单分两类:一是琐碎的可操作性事务。比如写教案,完成和某人的人际链接,听书等等。二是较新鲜的探索性事务。比如寻找有价值的公众号,好玩的app等。
列清单这条建议的实用性很强,既让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变得更有意义,也让自己专注于周边事务对自己的反馈,促使自己去思考那哪些操作性事务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哪些新鲜事务会让我们精神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