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雷布斯的“风口”论曾风靡了整个华夏,大家着了魔似的找“风口”,然后纷纷以猪自诩。本以为会有漫天的飞猪游曳,但到了2016年,特别是凉意嗖嗖的深秋,小米遭遇瓶颈,“风口”论也因此遭人诟病,猪自然也没了当日风光。
其实,“风口”还是要找的,特别是企业遭遇非连续性关口,容易出现创新惰性,对风势的转变不敏感,忽略了趋势的变化,而一旦风势确定了,没有及时转换风口的企业,一定会被替代和淘汰掉。
“风口”的背后,是商业模式的本质,譬如中国式众筹,就是在制造“风口”,风口的风越大,获得的外力支持就越多;小米今天的瓶颈,并不是找风口之误,而是在风口转换的时候,创新能力欠奉,但也正因为他们踏踏实实愿意做风口上的猪,翅膀坚韧而厚重,所以,应该相信雷布斯风口起飞的能力。
而中国式众筹,的确有制造风口的能力,因为200个创新者的智商,绝对不会低于一个雷布斯,比如一个小小的1898咖啡,不知为多少个股东找到了风口,三年的时间,小小咖啡馆,不知成就多少创新、创业的英雄豪杰!
至于风口为何偏爱笨笨、胖胖的猪?因为它够笨、够执着,够分量,只有找到风口,才有飞起来的可能,所以,风口和猪的恋爱,是创新模式和不怕慢的死磕之间的众筹,当200个人都热衷于一件事的时候,本身会形成一个风口,再融入大的风口,那再笨再重的猪,都会骄傲的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