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渐长之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每天长久坐办公室,抽不出整块时间锻炼,饭量没有猛增的前提下,体重仍是节节攀升。新陈代谢速度放缓,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除了每周拼命挤时间锻炼,一日三餐的营养配比也是应当引起关注的部分,毕竟日常饮食对于人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减肥瘦身或者控制饮食之初,我仅仅有个模糊的概念,每顿适量少吃、晚饭更要少吃、减少每顿饭主食的摄入。刚开始坚持下来效果不错,但是并不能作为相伴一生的饮食习惯。缺乏营养,缺乏科学依据,整个人也被折磨的毫无精神,气色也变差很多。后来慢慢放弃了对清瘦的追求,饮食上不再遵守清规戒律,逐渐培养了健身跑步的习惯,虽体重自然有所回升,整个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都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然而衰老无法回避,身体上的诸多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粗浅地读过一些有关身体发胖缘由,有关癌症病发原因,有关消化运作机制的书,慢慢了解到糖是人体诸多不适、衰老与疾病的诱因,糖是原罪。糖类的过量摄入,会带来体内胰岛素的突增,长期胰岛素维持于高位可能会有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导致身体细胞不断地囤积脂肪从而变得肥胖,还会为癌细胞的滋生和爆发培育温床,总之是对人体并无益处的。
原来我们人类看似脱离蛮荒岁月开启文明生活已久,但消化吸收模式与人体运行机理始终未脱离那个年代。想要吃的健康,还需追溯到野外狩猎生活习惯,以高蛋白、高纤维为主。面粉、米饭等是后来才慢慢发展进入日常餐桌的,这也就意味着,野外狩猎时期的人类是很少有糖类摄入的,难怪人类会如此难以消受糖类,应尽量减少摄入。
以下引自《我们为什么会发胖》,「食用糖是单一糖类,应该学会避免,如白糖、红糖、蔗糖、蜂蜜、枫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玉米糖浆,还有啤酒(含大麦芽)、牛奶(含乳糖)、果味酸奶、果汁和水果。 淀粉是复合糖类,也要避免,如谷物、大米、面粉、玉米粉、面包、意大利面、松饼、饼干,以及淀粉类蔬菜,如芸豆、胡萝卜、玉米、豌豆、土豆等。」
近日看了一个BBC的科普栏目,其中讲到如何吃碳水类食物不会发胖,提到一个观点是将面包或大米放在冰箱中冷藏之后,再拿出来加热食用,会减少卡路里的摄取。
总而言之,无论从容貌身材的保持来讲,抑或是对健康抗衰的追求,控制糖类摄入,是一种科学可取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