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的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不是每个父母都知道如何成为父母的时候而成为父母,很多人成为父母只是因为她怀孕了,有了孩子,所以成为父母。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我们要开车都要考驾照,可是做父母这样重要的事情我们却没有考证,唯一就是领了结婚证,有的人甚至是生了孩子都还没结婚证的也大有人在。
我们知道如何做父母吗?我们懂得生命的成长规律吗?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宝贝吗?你愿意花一点时间成长自己吗?如果答案是YES。那请你往下看,由奇艺带领你回顾幸福家二阶段《亲子关系》的学习感悟吧,一定会让您有所收获。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里是不可替代的,好的爸爸可以给孩子自信和力量与安全感,他会成为儿子的榜样,会成为女儿的守护者,也会成为女儿未来择偶的判断依据。好的妈妈,给孩子的是温柔的港湾。女人需要学会柔软,成为37度的女人。她也将会成为女儿学习如何成为女人的榜样,也是会影响到儿子未来选择妻子的标准判断。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成为有智慧的父母。
第一天读懂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如何读懂孩子呢?生命成长他是有规律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掌握了规律,就可以更好的走进孩子的内心,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最好的爱,是陪伴。不是陪在孩子身边,玩手机就是陪伴,而是用心去链接孩子,才是陪伴。一个有生命力的孩子,需要开出生命的五朵金花,它们分别是:安全感--价值感--独立自主--爱与被爱--链接。当一个孩子具备这五个心灵养分,她们就会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力。父母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的成长是与父母不断分离的过程,离而不分,需要父母的智慧。
生命成长有五个重要的阶段,它们分别是:
第一阶段:0-1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在建立安全感,她需要确认我是不是安全的,世界是不是值得信任的。需要父母及时的给予满足。饿了要及时的喂食,受惊了及时被拥抱。抚摸可以让宝宝充分的感官刺激,建立安全感,更好的与父母链接。
第二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生理机能及身体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孩子这个阶段需要确认我是被爱的,我是可爱的,孩子需要确认如果我做自己,爸爸妈妈会尊重和接受我吗?这个阶段父母需要用肯定回应,在孩子能力和确保安全范围内让孩子去完成并且肯定。这个阶段也是给孩子讲故事最好的阶段。
第三阶段:4-6岁 在这个过程,孩子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注意形式认知得到充分发展。这个阶段需要父母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成为孩子的小帮手,也是规则建立的时期:父亲的力量。也是信念植入的观念时期,容易进入潜意识。是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应该远离电视,电子产品。
第三阶段:6-12岁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与别人竞争,学习知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可以慢慢做成人做的事情。这个阶段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做到,养成良好习惯,探索孩子的兴趣爱好。逐步放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孩子阅读经典。
第四阶段:12-21岁 这个阶段 孩子青春期,发展任务,自我统一性,形成抽象思维。我的人生我做主,不想你们指手画脚,与心理的不成熟形成发展的矛盾。这个阶段需要父母:1:角色的转换,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导师。2:让孩子成为家庭决策的参与者。3:培养孩子卓越的学习能力 4:积极信念植入
你的孩子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呢?请你在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给予她适合的心灵养料。
第二天有效沟通
所有的改变都是关系的搭建,所有关系的搭建来自有效的沟通,父母只有看见孩子,听见孩子,懂得孩子,尊重孩子,接纳孩子才能有效的沟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容易形成单项的沟通模式,只有指令和输出,没有反馈,这是无效的沟通。我们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之前应该做什么呢?应该是先与自己连接,放松深呼吸。做好角色的定位,你是以什么身份去与孩子沟通?用什么方式沟通?在沟通过程你是在增加孩子的能量还是削弱孩子的能量?
沟通的重要三要素:1、文字7% 2、语音,声调38% 3、身体语言 55%这个数据表明,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多一些爱的身体语言,比如:亲吻,拥抱,抚摸,牵手等等,当我们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一致时,沟通就是一致性沟通,孩子才可以感受得到父母的爱。
在这个主题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有:潜意识只接受正面词,潜意识不接收“不或无”的否定词。这需要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多用正面语言少用否定词和负面词语。
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得到5000次的肯定就可以变得自信,培养孩子自信的方程式: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肯定--自信--自爱--自尊
还有让我体验深刻的是一次演练,面对父母说出:爸爸妈妈,当我不够优秀,不够完美,我犯错的时候,你们还爱我吗?其实自己体验后觉得很惊叹,有很多孩子是非常渴望父母的肯定和赞美的。也是非常害怕因为自己不够好而让爸爸妈妈不那么爱自己了。从而产生不被爱,不被接受的感觉。
第三天提高情商
第三天的学习让我知道情绪是我们身体的一个信差,它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需要,甚至了解我们的潜意识。情绪没有对错,而每个情绪的背后都有他正面的需要。情绪与生俱来,是人的本能,我们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产生的情绪是不一样的。通过ABC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事件是A,对事件的信念与认知是B,情绪是C。刺激我们对事件的情绪关键在于B,也就是我们对事件信念认知。所以同一件事情改变自己对事件的信念想法,就会收获不一样的结果。
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应该做到:1接受,接受孩子的情绪,学会倾听。2:分享, 先处理情绪在处理事情的内容 3:肯定,可以接受部分给予肯定,不能接受部分提出质疑,保留孩子的尊严和自信。4:策划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与外界资源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可以运用到《放松法》、《意义换框法》《三部远离焦虑法》
情绪是一种能力,感受情绪,而不是控制情绪,让情绪自然流动,变成滋养生命的养分。
第三天让我很感动,幸福家给5、6、7月份生日的伙伴们过生日,除了蛋糕还用每个寿星的名字写了诗词,每个家人都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能量。同时也非常佩服我们同学的才华。感觉整个大家庭中卧虎藏龙,哈哈。我还记得自己的那句诗词。受益知恩因图报,我很喜欢,我会以爱传爱,自助助人,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第四天学会学习 共同成长
人人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学习无处不在,不仅在课堂更是生活中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时候父母教的技能会让孩子永生难忘。父母要做的是夫妻之间互敬互爱,父母对孩子是无条件的爱。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比学习更重要。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是:1提升孩子学习意愿。2、目标管理 3、 情绪管理 4、充分利用孩子在乎的十个价值(神秘、新奇、节奏快,变化多,挑战,竞赛、刺激)
家是温暖的港湾,当生命感受到爱,良知与智慧就会生起。父母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方法可以参考三点。1:每天回家要传递情绪 2:家庭有相互尊重的用语 3:用餐时间积极分享开心快乐的事情。
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关注孩子生母的状态,帮助孩子建立与学习的美好链接。愿奇异的分享对你成为有智慧的父母有那么一点点帮助,感恩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