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活在「关系」中,而关系建立程度的深浅,往往决定我们能有多少收获。
比如我每天早上打开电脑开始写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我跟文字之间的互动,这就是一种关系。
我把这些文字发布到各大平台上,与正在屏幕前看文字的你相遇,文字背后的思想又跟你建立起了关系。而这个思想的发出者,是我,文字只是一种媒介,所以你在看文字时,就有了跟我的深度思考建立关系的过程。
我每天的这么多想法,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从读书写作中来。也就是说,很多思想上的内容,我并不是原创,而是别人的想法看多了,我把这些零星的想法收集起来,结合自身的感受,借助写作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素材的源头。
我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我跟这些文字背后的思想相遇,就是我跟其他作者建立关系的过程。我通过读书与实践,这些积累的体感越多,每天早上的写作就越有可能出现「奋笔疾书神来之笔的状态」。
如果把时间点倒推回我刚开始写作的2018年,一篇800字的内容我得写8小时,写了删、删了写,感觉大脑被掏空,十分痛苦。为了缓解这份痛苦,每天大量的阅读就成了我的习惯。
现如今,写作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核心的原因就是我积累了足够多的思想素材,通过大量的读写跟它们建立了「深度关系」。你看,注意力所在的地方,就会有能量的流动,也就容易产生结果,这就是关系互动的产物。
想要真正在一件事情上拿到结果,最关键的就是要放下我能控制一切的想法,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放下起心动念就能改变一切的想法,尊重事物运行的本来规律,放下自己的「全能自恋」,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在你身边,一定不缺做事经常放弃的人,他们做事通常「眼高手低」。眼高,是因为「全能自恋感太强」;手低,是因为「自恋受伤没办法跟事物建立深度关系」,随之而来的,就是「放弃」。
所以,不要把每天做事的希望,寄托在「灵感或者手感」上。灵感与手感的涌现,往往取决于你跟事物建起关系的深浅,大白话讲就是「积累程度的多少」。而这种靠积累建立起的深度关系,离不开「持续投入」。
你看,无论是人、事、物,都离不开「关系的建立」。很多你想做的事情,因为想象中的行云流水与现实的处处挫折,这种落差太大了。每次受挫,就是一次完美的崩溃。如果不放下美好的想象,不接受现实,受挫带来的落差,就是阻碍一个人产生行动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