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 - 毛姆

这是读毛姆的第二本书,是朋友推荐,也是毛姆笔下故事的吸引。

刚开始读时,对这本书的书名不甚理解。没读前甚至以为是讲中东女人的故事,可见我的肤浅,只理解了字面含义。

没错,这本书就是在讲面纱的隐藏含义。

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凯蒂与自己的面纱作斗争—虚荣、无知、自私,最终拨开面纱,获得新生的人故事。

我看到的,不只是女主的面纱。更有她身边人的面纱。


凯蒂的出轨对象查理,一个衣冠楚楚做事周到彬彬有礼的人,表现出对凯蒂无尽的爱与包容,在得知凯蒂将与丈夫离婚投奔他时,却以温和的口吻拒绝了她,并矢口否认他会与妻子离婚的想法,极力想要甩掉凯蒂这个累赘。

表面上看查理成熟稳重、力求大局。实际上却透露出自己性格中的自私与不负责任。

在官场上看似是一个优秀体贴的领导,但若波及自身利益,会义无反顾不惜一切代价保全自身。

在情场上看似温柔沉稳,体贴细腻,但若小三想上位,他是可以翻脸不认人的。

所以,查理总是带着面纱在生活。一般情况下都会伪装的很好,大家总以为他是老好人,而实际上骨子里的那股自私是流淌在血液里的。


再看凯蒂的老公瓦尔特。他爱她太深,而她却不爱他。当得知妻子出轨,瓦尔特立马跟变了个人似的,冷酷无情。

他太受伤了,他想要伪装起来,去平衡对凯蒂的爱。

“死的却是狗”是他闭眼前的最后一句话,这里出自戈德·史密斯的诗《挽歌》。

一个善良的人救了一只狗,最后狗因为一己私欲(和人一样)咬伤这个善人,所有人谴责这只狗疯了,并坚信善人会死,但最后善人痊愈了,而狗死了。

瓦尔特没办法原谅自己遇人不淑且依然爱凯蒂的事实,他到死都没有释然。

他带凯蒂去霍乱肆虐的湄潭府是为了和凯蒂同归于尽,他就像那条疯狗,咬伤救过自己的主人(凯蒂在结婚前接受瓦尔特的爱),自己却死了。

瓦尔特矛盾的性格是这场悲剧的导火索,他的面纱看似是他的保护罩,但却让自己的内心疯狂扭曲而不被察觉。


丈夫去世后,凯蒂回到英格兰老家,这时母亲已去世,当她和父亲交流母亲去世的事务时,我却惊讶的发现父亲表情中的解脱与快乐,而表面上他却依然表现出悲伤。

父亲几十年来的工作与付出只是换回了家人的正常生活开销,却没有得到家人的感激与鼓励,而换回的却是家人的不屑与埋怨。

作为父亲的这份责任让他忍辱负重,他将一切负面情绪都吞进肚子,面带微笑努力给妻子与孩子们创造好的生活。

而其实他是不快乐的。所以当妻子去世时,他作为丈夫理应哀悼与悲伤,所以表现的悲痛。而实际上,他是庆幸的,终于可以解脱了,面纱下的一丝微笑不经意间被凯蒂看到。


凯蒂是幸运的,她在故事的最后,选择抛掉自己“无知与自私”的面纱,坦然面对父亲,想要帮助父亲去摘掉面纱,真实生活,父女之间会回到自然的那种状态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