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有在网络写文章的心,倒不是为了吸引流量或者变现,只是想将自己所思,所学记录下来,一方面为自己今后的能更好的回顾,另一方面希望能将自己所学所思与读者进行讨论,同时增加自己的文笔练习,但写到今天才发现,坚持写作并非易事,好的内容持续输出是非常困难的,当然,企业策略资格考系列的笔记撰写还是会继续,小胖博士也会努力提升文章的质量。
今天我们来谈谈自1991年RBV发表10年之后,Barney于2001年所撰写的又一篇新作,将RBV与非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对话。
RBV发展的10年是奠定这一时期理论基础的10年,是影响力最大的10年,当然在这10年间RBV也受到不少学者的批判,而Barney2001年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回应了这些批判性观点。
首先,RBV与非古典经济学相比,其前提假设大致相同,都认为资源是异质的,难以流通的;而区别在于非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源是具有弹性的,即资源的价格是可以增加的,资源的总量是可以增加的。例如市场对计算机专业的需求增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价格)就会增加,学习这项技能的人也会增加,而对这些技能进行培训的人随之也增加;而对于RBV而言,资源是需要长时间才能产生,而且资源是无法买卖的。所以Barney在2001年的文章就回应了来自非古典经济学学者们的批判,认为RBV和非古典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针锋相对的。
其次,RBV与演化经济学的对话,演化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又长久的历史,Nelson和Winter两位作者在1982年的著作奠定了演化经济学的开端。与RBV相比,演化经济学将例规(Routine)作为企业分析的最小单元,并指出例规的有效性决定企业的长久发展,有效的例规能帮助企业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相反,无效的例规则会使企业无法长久的生存。此外,企业的例规是不断演化的一个优胜略汰的过程,好的例规会不断更新,而无效的例规会被淘汰,这样就为企业形成了持续的竞争优势。总结而言,演化经济学将例规作为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不断地进化就称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这种演化的思想后来也被运用在资源基础论中,即Teece的动态能耐理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小伙伴们如果有任何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