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第四期疗愈群伙伴们的一封信
我想谈一谈探索自己这件事情,日本的日野原先生他写了一本书叫《活好》,是在她105岁的时候。
日野原先生,一生写了200多本书,推动了日本的医疗改革,是一个活得很透彻的人,在他105岁那年,记者采访他,根据采访记录,编辑成了《活好》这本书。
记者问日野原先生,接下来你的打算是什么?问一个105岁的老人,接下来你的打算是什么?日野原先生回答更精彩,――探索自己。
他已经活的那么透彻了,已经活到105岁了,他为什么还要继续探索自己?
很多小伙伴也会很奇怪,这有什么好探索的,我难道不是我吗?我难道不是最了解我自己的人吗?
心理学对我的定义是我是我的观察者。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其实并不是你所认为的那个你,并不是你的头脑想象和建构的那个你。
你的潜意识和你的头脑,其实是两个人。
我们平时所说的自己,其实只是头脑中的自己。
真正对我们的人生起决定作用的是潜意识里的那个自己。
比如你想减肥,你办了卡要去健身房跑步,但是去了一次之后再也不想去了,你明明很想去运动,但是就是迈不开腿,你看你并不受你自己的控制;你明明知道应该早起,但是就是起不来,身体就是不动,你看你其实并不受你的控制;你明明知道不应该吼孩子,但是你控制不住。
为什么呢?因为你忽略了你潜意识里的那个你。
我们学习非暴力沟通,学习心理学,学了很多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人会说学了也没有什么用。
为什么?
因为你是在用你的头脑而不是在用你的潜意识。
那么什么又叫做头脑?什么又叫做潜意识?
以学习非暴力沟通为例我来阐述一下。
非暴力沟通,它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什么是沟通?沟通是确认彼此的差异。沟通不是为了操控别人,不是为了让别人听话,不是为了让别人按自己说的去做,不是为了改变别人,而是确认彼此的差异。
什么是确认彼此的差异呢?
彼是谁?此又是谁?
也就是说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去了解对方的想法,同时也是要去了解自己的想法。
更确切的是说,要先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去了解自己内心的期待、渴望、需要、感受。当你了解透彻了自己,那么你也会更容易的去感受到对方的期待、渴望、需要和感受。
我是我的观察者,要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你的内心。观察潜意识里的那个你的期待、渴望、需要和感受。
非暴力沟通,不是操纵别人的工具,也不是改变别人的工具,而是去观察别人的工具,去了解对方的工具。
了解你自己,同时去了解对方。问问你自己,同时也问问对方。两个人去交流碰撞,然后确认差异,再寻求第三选择。
在观察自己和观察别人的时候,有一个心态非常重要,就是好奇心。
很多人非暴力沟通,不会用或者不好用,原因就是,他在使用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抱着一种渴望,渴望对方改变来迎合我,然后就会得出结论不好用。
其实说到底非暴力沟通是我们表达爱的工具,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对方的工具。当你存着期待他人改变这样的念头的时候,对方的潜意识其实是能捕捉得到。因此就会起反作用。
所以起心动念非常重要。请再次观察你的起心动念是希望对方改变,还是只是表达你的爱,表达你对对方的兴趣、好奇心、探索欲望。
没有一个人能够抵抗别人对自己的好奇。
当你带着好奇心去想要探索对方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关系神奇的改变了。
另外,每个人的身体和潜意识,都是一个神奇而伟大的存在。
我说,每个人天生自带实现梦想的所有资源。这个资源就在你的潜意识里,但是现在,它被蒙尘了,被埋藏起来了。那我们就需要带着好奇心,带着臣服的心,去观察它,探索它。从而实现与它人剑合一。
探索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情,慢慢来,静下来,一点一点去看见Ta。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