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省内有一个小镇,小镇上的人很少,小的时候,乡镇很大,每隔五天,村子里的人要去镇上赶一次集。集市上的东西很全,比百货商店要全。无论你是要蔬菜还是要瓜果,无论你是要电视还是家具。在逢集的这一天,好像五湖四海的人都急匆匆的赶来。什么小贩都有,要是赶上中秋节或者是过年,这里有应景的小贩在出售月饼或者一些年货。比较幸运的时候,会有大货车从海边拉回满满一车的海虹,学名叫青口贝。卖的特别便宜,十块钱八九斤。我父亲喜欢吃这玩意。赶上丰收的年里,我母亲也会买上十块钱的,家里会蒸着吃。冬天的时候,集上有卖年糕的,一块钱五毛钱小孩子就能吃的很饱。我记得我七岁那年,三娘带我去赶集,给我买了一个年糕。特别大的一个年糕,我吃了一路。去亲戚家的时候,三娘的亲戚给我一个橘子。那时的我,很满足。我一直记得那个味道。后来我家里总算有了闲钱可以给孩子买点零食吃,我却再也尝到过那时候的味道。大学的时候去了天津,路过卖切糕的,买了一块,结账的时候才知道要花70块钱。这算是最不愉快的一次购物了。偏偏还是在南开大学的门口买的。
这讲着讲着就讲远了,那个时候刚开始有网购,淘宝这个名字叫的还不多,那时候叫阿里巴巴。初中的时候,学校的墙上,铺满了蔷薇,红的白的,粉红的,开的好不热闹。学生们最喜欢离开学校,无乌泱泱的人,穿着统一的校服,以颜色辨别年纪。一到中午或者周六,就是大部队进城,走进集市里。好不热闹。镇上有一家新华书店。名字就叫新华书店。我的第一本字典就是在这里买的。后来又在这里买了一本英文的字典。再往后的日子我买的书大多都是在学校里直接从老师那购买的。尤其是课外的辅导书,那些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书,我统统都买过,不巧的时候,买了盗版的,凑巧的时候买了正版的。家里穷的时候,谁管盗版还是正版,主要是便宜最好,我内心里一直向往着正版书,或者说是纸质摸起来特别上档次的那种书籍。可惜根据家境我只能选择最便宜的那种。我其实并不喜欢读书,读书在我年少的时候,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法宝。
但我特别羡慕新华书店,它在集市的入口那,去那里买东西的人都是有学识的人,小时候,有学识的人是受到尊敬的。去买书的人,往往是老师或者学生,那里的书通常很贵,并且书的质地很好,而我总是觉得自己是泥腿子的一员,不敢迈进书店中。我总害怕,自己兜里没有钱的那种感觉,被人识破,很囧。后来我去了县城读书,便很少有时间去赶集,路过新华书店门口的机会越来越少。偶然过年去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