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写于2016。
10月5日,深圳,天气晴。D与我去看了一场莫奈的画展。
心情虔诚,走在太阳下也不觉得累。从初中喜欢莫奈开始,就梦想着以后要看他的画展。曾经买过莫奈的画册,临摹过他的油画,也混过论坛和贴吧。在这个时刻,终于可以当面见见他。
然而,画展令人失望,没有真迹,甚至也没有高仿,全部采用3D投影技术做出了平面又动态的动画。满心欢喜扑了空。我心里的画展,应该是狭小空间里,错落陈列着表框华美的油画,画面泛着经久不熄的油亮,整个过程宁静缄默。油画应该是静默的厚重,是一块一点的颜料堆叠,是一笔一刀的肆意挥洒。而3D技术完全不能表现油画色彩堆叠的厚重,失掉了很多感觉。实在遗憾。
除了这一点外,画展对意境的把握尚算不错。一共分为九个展厅,以莫奈的人生轨迹为主题:求学时期、讽刺画时期、印象派时期、卡米尔时期、爱丽丝时期、组图时期。展厅里布景幽暗,摆件古旧,灯光昏黄,似有雪飘。倒真的好像与他重走了一遍中世纪,回忆那段穷困的艰难岁月。
莫奈一生艰难,最困顿的时候,全家靠雷诺阿给的面包度日,买不起画布就把画好的油画颜料刮掉反复使用。父母与他断绝关系,油画沙龙将他列入黑名单,临到去世前才获得认可。这些苦日子真苦啊,但是我想,他应该从未觉得自己可怜,因为他做最喜欢的事情,就算全世界都反对,还是有密友和妻子的支持。他从不潦倒。
他并不孤独。
莫奈家里开一家杂货店,父亲希望他继承店铺,但他只想做一名艺术家。年少时期,他画过一系列讽刺漫画,小有名气。后来他遇到了欧仁·布丹,欧仁影响他,指引他,由此打开了莫奈通往艺术的道路。
成年后莫奈进入大学学习艺术,当时欧洲的艺术学院教授的内容死板规矩,莫奈不喜欢这种学院派的宫廷画,于是逐渐背离大学教育,走上自由创作的路途。他感慨于学院派的死板,却喜欢田间野外的自由光影。他摸索前行,把画板拿到室外,开始了在室外作画,捕捉光影变化,大量运用跳跃色彩。
数度光阴。从最初尝试着用画笔表现光晕,直到连所画之物的轮廓都模糊掉,他探索了十年。
1872年,莫奈以一副名为《日出·印象》的油画参加了美术沙龙,却被当时的上流画家嘲讽。谁也想不到当时的一句嘲笑,竟创造了一个在美术史上影响深远的流派——印象派。
莫奈抛弃传统学院画派之后,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大画家马奈、雷诺阿、西斯莱,他们一同作画,探索印象派的方向,因为贫穷,只能互相接济过生活。在那个时代,有不计其数的画家,没有名气就意味着穷苦,他们带着满腔疲惫作画,画里都是哀愁。他们没有谋生能力也不愿用其他方式谋生,无计可施时只好低价卖画,换取一点微薄的金钱维系温饱。莫奈仍算幸运,至少他晚年被世人认可,被推崇,能寻到的画作都被妥帖珍藏,有人看到了他的坚持,也因他给另一些人点了一盏灯。
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到死都未能被认可,那个时刻到来的时候,心里对这半生的执念,会不会有过后悔,有过挣扎。提笔写下这些看似很轻,实则太重。个中辛苦,无法与后人诉说。
莫奈一生钟情自然风光,几乎不画人像,而这为数不多的人像,往往都是为了他的妻子卡米尔而画。莫奈初识卡米尔时,她只有19岁,做他的模特,他们相爱。莫奈的父母反对这对恋人,甚至与莫奈断绝关系,收走经济支持。困难不能抹去爱,莫奈执意与卡米尔在一起,与她结婚生子,两人在穷苦的日子里依偎拥抱,卡米尔就像莫奈的一只眼睛,带他看阳光倾泻。莫奈笔下的卡米尔,温婉美丽,神情恬淡,带着缱绻的情谊。
卡米尔为莫奈生了两个孩子,莫奈无法负担医药的费用。本就羸弱的她,在颠沛的生活下,身体每况愈下,长期被病痛折磨。在卡米尔生命中的最后一年,莫奈完成了《红围巾——莫奈夫人》这幅历时十年创作的画。整幅画面毫不吝啬的灰白,只有卡米尔所在的地方着了亮色,红色围巾,她被光线切削的脸。一个清晨,戴着红围巾的卡米尔从门前路过,回头望了一眼,眼神疲惫又眷恋,在屋内的莫奈抬起头看见她,一眼万年。
1879年对这对在苦难中相依为命的恋人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卡米尔生了第二个孩子后因病去世。临终之际,莫奈悲痛的看着缓缓抽离人间的妻子,看着她脸上忽明忽暗的变化,他提起画笔,为妻子画了最后一幅画像。这幅画笔触凌乱,色调晦暗,不复当年。
(在爱妻的病床前,我十分本能地对那已无表情的年轻面孔仔细端详,寻找死神带来的色彩,观察颜色的分布和层次的变化。于是萌生出一个念头:要为这个即将离开我的亲人画最后一幅肖像。 ——莫奈)
莫奈习惯在右下角签上Cloude Monet,在这幅画给妻子的临终画上,他在字母t上画了一颗心。也是此生所有传世画作的唯一一次。卡米尔去世十三年后,莫奈再娶,娶的是照顾了他十几年的爱丽丝。莫奈只为爱丽丝画过一张画,他让爱丽丝撑着阳伞,站在当年给卡米尔画像的山坡上,摆出同样的转身姿势,仿佛是在追忆什么,又全部落空。
随意的画面,模糊不清的脸。
卡米尔是莫奈全部创作的源泉。爱情是皎皎繁星。
爱是灿烂千阳。
此后,莫奈再未画过一幅人像,他比过去更执着的投入到对自然光影的追寻中,对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进行捕捉,创作了《鲁昂大教堂》、《干草堆》、《莫奈花园》等一系列组图。
1911年,爱丽丝去世。
1914年,莫奈长子去世。
可悲的是,这时莫奈才算是知名画家,在艰难困苦里扶持他的人都已离去,没能等来好的结果。他的视力开始恶化,但仍然坚持创作,晚年他画一幅又一幅的睡莲,越画越大,越画幽静。长夜将近,他还在画准备展出在卢浮宫的睡莲巨作。
画到1926年去世为止。
莫奈去世后埋葬在卡米尔身边。
我对他的了解就这么多。就这么少而已。无法在时空里穿梭跟他回到19世纪看一眼。看色彩绚烂的大片山野,看林间白色伞裙的女人,看蒸汽喷薄的火车站。看莫奈花园,看调色板上堆叠的颜料,看他在油画布上倾注的一生。
我们都无法开车回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