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所想

这学期转眼即逝,明天应该就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天了。坐在电脑前整理这学期的课程资料,看着一个个的文件夹不失为之惊叹,整整一个学期我也做了这么多的课件,心里默默给自己点个赞,虽然课件的质量不是很好,但是基本每一节课都经过多次修改,经过数学组集体智慧生成而得,心里一丝丝安慰油然而生。回忆起这学期的备课经历可真是历经险阻,费时费力,一节课累的精疲力尽备出来的成果还是有些差强人意,在上课过程中明显感觉到课件的设置跟学生之间还是有些隔,知识之间的层次仍有很大的问题。曾经读吴正宪教授的那本《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中说到:“数学知识仅仅是冰山一角,备课时一定要观其全貌,透过数学知识看到深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很幸运能够看到这句话,但是对这句话的深邃理解不应停留在字面意思,而应在实际操作中践行并总结,如何备课一直是我比较困惑的地方,如果教哪一节课只专研这一节的知识点,还怎么观其全貌呢!是不是应该单元备课,把握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有些知识点是呈螺旋式向上发展的,单单备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是否能把握本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论呢,是否应该将12册的数学课本整体串联一下,找到知识间的螺旋与间隔结构,整理出知识网络图,对全局了整体的了解,再研究分支是不是考虑的因素会更多一些了呢!下学期的备课不能再走老路,学一个知识点备一个知识点,应该有所尝试,在尝试中修正总结,每一单元应该进行一次单元前侧,找到学生的原认知起点,说到前侧,上学期我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可是一学期下来并没有实现一次,我想原因是因为我不知道前侧的目的,以及前侧后应该如何调整教学,经过这一️学期时间的反思,前侧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检测到学生对新知的迁移困难程度,对于学生用原有经验稍加迁移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没有必要再按原预设一讲到底,反而应该调整知识的难度,使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对于检测到学生困难的地方才应该是大作文章之处,根据前侧把握学情是我下学期要实践的方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