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开始,对老师来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育双减政策了。
面对“双减”,我们需要了解三点,什么是?为什么?怎样做?
一、什么是“双减”?
近几年来,我们已经发现学生的成绩已经从不允许排名,到现在的成绩只能自己查询。这个学期教育局的教学质量奖已经取消,“教学能手”奖考核的标准也会发生变化,“唯分数论”逐渐远去,“多元化”的教师和学生是这个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多元化”是一个很宽泛、长远的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育部出台的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文件给我们做出第一步指示。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二、为什么要?
双减名为减负,实则是促进教育公平。拿校外培训做例子,当班上有一个学生进行校外辅导,这个学生的成绩势必会排名上升,随之而来的是班上更多甚至全部的学生开始进行校外辅导,这就是教育内卷,这样的现象最直接的后果是录取分数线越来越高,但学生的生存能力和道德品质却没得得到提升。而且城市学生比乡镇学生资源好太多,这势必会造成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这一政策对我们乡镇学生来说,是个好消息!
再说“作业”问题,作业是属于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巩固新知复习旧识离不开作业的练习。问题是,有的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其实我们都有体会,当某一门课作业布置过多,甚至占用学生的自习课是,一个是老师的压力大任务重,另一个是学生对这门课会产生厌烦心理,其它学科老师看到这样的现象,也会“卷起来”相应布置更多的作业,这与我们的“多元化”学习背道而驰。
综上所述,双减是一项减轻学生、老师负担,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政策。
三、怎样做?
“双减”文件对教师有偿补课及日常教学行为划定了哪些要求和红线?一起来看“双减”对教师的12点要求和12条倡议行为。
“双减”划定的12条红线
1.禁止布置超过国家课标难度的作业;
2.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3.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4.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
5.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6.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7.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8.严禁教师参加校外有偿补课,严重的撤销教师资格证;
9.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10.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
11.严禁唯分数的倾向;
12.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双减”提出的12点要求
1.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
2.小学一、二年级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3.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4.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
5.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6.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7.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8.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
9.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10.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11.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
12.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
根据中央文件硬性规定的12条红线及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我的拙见:
关于作业,总的来说就是“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不同的基础,建议我校老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商讨学科作业的设计。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杜绝占用学生娱乐、活动时间。
关于校外培训。这一点个人可以与课外服务相结合。放学后,在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学生能有老师教,才能让家长不再为“孩子没地方去”担心,不再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习”发愁。有的老师说,这样苦的又是我们老师!是的,放学后的课后服务还是由我们老师来负责,不一定是学科学习,更多的是开展丰富多元、可供学生和家长选择的活动课。其实这件事我们学校走在了政策前面,这就是我校每周一次的少年宫活动,现在要做的改变只是将“每周一次”换成“每天一次”,并且会根据开课节数收取相应的费用,保障老师的权益。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多元化”这些词汇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我们可能永远实现不了这些理想的目标,但是只要我们有所行动,就永远在靠近这些目标。分享我非常喜欢的胡适先生一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我们无法改变每一个学生,但只要有一个因我们而改变,这就是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