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个30天结束了,照例做一个回顾。
这段时间还是不断听到有人争论,要不要日更,日更有没有意义什么的。
这个问题,其实对于每个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根本没有争论的必要。不日更的,无需鼓足了劲,大喊日更没有意义。愿意日更的,也不需要向全世界呼喊,快来看啊,我在日更呢。
这真没什么了不起的。目的不同,当然做法不同。
在创意写作书系里,是强调日更的,建议在固定时间进行写作。它的理由是,这样可以培养写作的感觉。
《用写作来调心》的作者纳塔莉·戈德堡也推荐日更,每日写作,是必修的课。纳塔莉的看法也很简单,这就是练习。写作当然需要练习。
很多大作家都是会每天写作的。比如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唯一写自己的书里,他谈到自己不仅每天写作,而且是聚精会神地写。当然了,对于他,写作不仅是乐趣,亦是工作。
对此,我们可以总结:对于希望走上写作这条路的人,日更基本上是一门必修课。
但其实我个人并不想以写作为生,我是一名兼职的心理咨询师,这个头衔很怪,不讨喜,但每个人一听都会双眼放光,必定会问上一两个关于心理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是语言的艺术。我写作的初衷,也是希望锻炼自己使用语言的能力。那为何一定要执着于日更呢?
的确没有必要。
但是要知道,我对心理学问题是很敏感的。关于写作,我也想知道为什么对于很多希望写作的人,日更会是一件这么艰难的事情呢?
为了亲身体验这个问题,所以我决定日更了。当然,也有一个隐蔽的想法,想看看持续日更之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能够攻克很多人眼里日更这样艰难的事情,意义是很重大的。这意味着,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攻克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150天,我边写作边思考,边体验边论证,现在可以说基本上有了一套理论。
这套理论,确实可以绕过所谓意志力的问题,比较轻松地去做到那些看似很难的问题。我在早期的文章里,也陆续谈到了一些,虽然不成系统。
如果让我一句话概述日更的意义,我想我会说:不为奋斗,不为练习,也不为炫耀,只为培养出写作的习惯。
回想起来,第二个和第三个30天使最辛苦的。中间经历了激情的退却和毫无素材可写,感觉身体被掏空一样。只能写一些重复而没有新鲜感的言论。
最终这个情况也得到了克服。
在这个30天里,我做了一些调整:
1、用结合的思路,把写作跟我的第一爱好结合起来:写读书笔记。输入新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打开写作视野,另一方面也能激活旧知识。把两件事合并为一件事,日更一下子变得更加容易了。
2、加强了几个固定公众号的合作。因为这段日子时间不充裕,所以决定先固定两三个号。待时间充裕之后,再扩展一些。
合作还是要找与自己风格匹配的公众号,发现迎合的方式去写作会不太舒服。不是不能为,不愿为。这算不算一种骄傲?似乎有一点,我琢磨着,还是要放低身价,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写那些不太看起的文。
这些约稿是真正可以锻炼水平的。
3、原来设想的更多参与社群,反而变得更少了。连群也很少看了,这样不好······社会化还是要强化一下,保持内心清醒就好。
第6个30天的计划:
1、写两三篇能够拿得出手的文章。
2、继续读几本豆瓣高分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