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图书馆查找朴槿惠的传记时,发现旁边立着一本《我坚信》的书籍,被书名所吸引,便了抽出来,看到封面上的图片与介绍,原来是奥普拉·温弗瑞所作。
对奥普拉仅有的印象是:美国脱口秀女王,对世界极具影响力的黑人女性。
一名黑人女子,能够社会的底层一步步爬到脱口秀主持的巅峰,她身上一定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定有一些信念支撑着她度过重重困难,到底是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便把这本书借回家了。
翻阅完这本书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书名
与此书结缘,主要是书名。我一直都认为那些成功人士的身上,一定会有一些不可撼动的信念,让他们无论何时都去坚信一些东西。而整本书的内容,讲的也正是奥普拉小姐为了理解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所去坚信的一些领域,比如:欢愉、坚韧、羁绊、感恩、可能性和惊奇等。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坚信的东西,只是它正如空气般地被我们所忽略,所以不如也来问问你自己,你坚信的东西有哪些?奥普拉说过:在这历程中寻到的将会精彩无比,因为你寻到的,将是你自己。
二、序
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想说的是,要是当时坚信的事情搁到现在,变成了只是我以为坚信的,那该怎么办?”
看到这句话我不禁哑然失笑,因为那段时间我刚好有那样的困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与我一样,与奥普拉小姐一样,也有这样的时刻——曾经有一些很坚信的东西,但是某天你发现那只是你以为自己坚信的。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是再回到曾经坚信的事情上?还是按照现在改变后的方向走?
三、经典语句
1. “每一个行动、每一个想法、每一个感觉都由一种意愿来推动,那个意愿就是因,与某个果合二为一。如果我们种下了这种因,就不可能不得到这种果。在这最繁复的角度上,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想法和感觉负责。这就是说,为我们的每一个意愿负责……因此,对我们而言,最明智的就是意识到所有那些指导我们经历的意愿,弄清楚哪些意愿导致了哪些结果,然后按照我们希望造成的结果来选择自己的意愿。”
奥普拉多次在书中提到盖瑞·祖卡夫(Gary Zukav)及其他的书《灵魂之座》(《the seat of the soul》),而上面正是影响和改变她的一段话,也是最触动我的。
我一直都认为,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道理,它之所以发生了,一定是你与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不要总是单方面去抱怨外界那不可改变的自然力,而是学会从自身出发,看看自身有什么可以改变的,正如李开复那句影响很多人的一句话:“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要想让你的未来更好,你需要为你自身负责,去改变你能改变的事情,为你的未来种下可以带来好“果”的“因”。
2. “我坚信的是,你最恐惧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力量——恐惧本身才充满力量。事情本身无法真正伤害你,但恐惧能把你的一生都毁掉。每一次,只要你向它投降,你就会失去力量,而恐惧则能获得更多的力量。所以,你必须下定决心,不管前面的路看上去有多艰辛,你都要冲破焦虑的阻碍,不断地迈步。”
心理学上有个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A是Activating event,意为“激发事件”,B是Belief,意为“信念”,C是Consequence,意为“结果”。
埃利斯认为,我们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并不是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其实那些恐惧的事情本身A并不能直接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而导致结果往往是我们对事件本身的态度与信念B——你害怕了吗?你恐惧了吗?你想要投降、放弃吗?还是与奥普拉一样“下定决心、冲破焦虑、不断迈步”?
不同的B会导致不同的C,所以好好想一想吧,面对同样的A,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C,就去选择什么样的B。
3. “弥合过往的创伤是人生最艰巨也是最值得的挑战。”
奥普拉在9岁遭遇堂兄等亲戚们的性侵,并在14岁的年龄怀孕、产下一子、随后又夭折,这样巨大的创伤对她来说,如何去弥合是她最大的挑战。尤其是当她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被外界挖出这些巨大的隐私和伤痛时,她曾一度消极、抑郁、不敢面对大众,但是她最终走了出来,因为她要为她自己的人生负责。
那么你呢?是不是也有一些创伤存在你的内心深处?你是选择逃避?还是打算直面它?这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逃避会让我们一定时期内有一定的安全感,因为没有人发现它的存在,甚至我们自己偶尔也会遗忘。但长久的逃避只会成为安全隐患,等待伤疤再被揭开的那一天,你有勇气去面对与接受吗?你做好准备了吗?所以,你是不是也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想不想也要去挑战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可以去弥合那些创伤。
最后,我想用书的序中影评家基尼·西斯科尔采访奥普拉时问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来问问大家:你坚信的事情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