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前面不可发汗,又宜桂枝麻黄。或有遗漏条文,或应分开。前面应是少阳或少阳合病。
面有热色,属气上冲。汗不得出,麻黄症,身痒,未到麻黄汤症的地步。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只说太阳病,不说中风,服桂枝血热不得出故烦躁,刺风池风府,应为寒性淤积于此,药力不得出。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症本不应大汗,大汗出脉仍洪大,津液血液足,故可继续与桂枝汤,大汗为异,慎用。如疟,大汗出的后续症状,表微闭,故桂二麻一。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汗出过多,人体津液不足,渴而饮水自救。脉洪大,津液已不足仍往血液走。人参粳米补津液,石膏知母散热清热阻津液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