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朋友圈竟无意间看到二月河先生于今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了,真是没有想到。太震惊了,就像不久前听闻李咏去世时一样,是真的吗?!
我这几日老是想起二月河先生,我喜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也喜欢二月河,我想,二月河先生应该也能得诺贝尔文学奖。昨天我又专门上网查了一下二月河先生的一些经历,事迹,没想到今日忽然就看到他离世的消息。
二月河先生是南阳作家群的代表人物,自幼酷爱读书,对待图书爱不释手,如饥似渴。他创作出500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并被拍成电视剧,至今无人超越,这是多么伟大而又不朽的成绩!
先生最初是研究红学的,研究红学,自然离不开清史。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康熙在位61年,诗文、音乐,样样精通,治国有功,却没有文学作品来表现他,所以写了《康熙皇帝》。然后他又决意为励精图治,勤政为民,严惩贪官的雍正皇帝正名。一百二十年的康乾盛世,怎么能少的了乾隆皇帝呢。于是三个有血有肉的皇帝形象跃然纸上。
先生也曾调侃,其实早就想写帝王,但是因为那时自己没有名气,只是高中毕业,没上过大学,就是写了,怕也没人会在意,被扔进垃圾篓里。所以就去研究红学,那时候红学家比较流行,说话有些分量。一个红学家写了帝王小说就比较容易引起重视,所以就先去研究红学了。先生这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写作的过程中先生更是克服种种困难,白天先生要带着女儿上班,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创作,每晚都是写到凌晨三点才休息。夏天天气太热,先生就把腿放进水桶里写,既可以降温,又能防蚊虫叮咬。翻阅史料时,为了不让胳膊上的汗水粘湿书籍,就把两个胳膊缠满干毛巾。有时候困的实在受不住了,就拿烟头烫自己的手腕,到现在先生的手腕上还有烟头留下的斑斑伤痕。
想想先生为了完成鸿篇巨著所受的苦,岂是我们普通凡人所能承受?所以二千多年前的思想家孟子早就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没有受过苦难,你就不配享有成功!
二月河先生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还是住在南阳市卧龙区的一个红砖小院,深居简出,过着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的生活。闲时,在院子里喂喂鸡,浇浇花。这在现在这么浮华的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先生的笔名也非同凡响,先生本名凌解放,之所以笔名二月河,‘河’特指黄河,二月的黄河正是凌汛,冰凌解放,万排齐发向东奔腾而去,非常壮观。这个笔名也暗含先生的本名。先生对黄河有着特殊的感情,先生曾说自己是黄河的儿子,死后也要洒在黄河。
先生虽然去了,可是留给我们世人的帝王传奇会永远流传,留给我们世人的精神财富将永不磨灭!可能天堂也有帝王需要二月河先生去书写,愿先生一路走好,到天堂继续书写新的帝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