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抚贫,我们在路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概在我六、七岁那年吧,快过年了,门口来了一老一少两个“讨米佬”:祖孙俩人都是形销骨立,衣衫破烂,奶奶身上背着一个补丁摞补丁的袋子,拄着一根开岔的细长的竹杆;七、八岁的小孙子紧紧抓着奶奶的后襟,趿着鞋子(只能趿,脚后跟的布条已经烂成一缕缕)踉踉跄跄的跟在后面,黑漆漆的小手小脚上满是冻疱。祖孙俩哆哆嗦嗦地站在我家门口,奶奶伸着空碗小心冀冀的说:老板,找恁讨点打发啦。看着这一幕,我小小的心突然揪在一起,说不出的难受。我外婆接过空碗,从锅里满满的盛出一碗热饭,还用锅铲用力的压了几下,递给他们。老奶奶激动得语无伦次:菩萨啊,菩萨会保佑恁的……在公社上班的爸爸叫住了要走的祖孙俩,仔细的问他们是哪的人,为什么要出来讨米(湖南人,家乡夏天遭水灾,颗粒无收),然后严肃的说:你们有困难要找大队,要勤劳,有田有家出来讨米是不对的……老奶奶不敢多说什么,连连点头带着孙儿狼狈离去。那一刻,我觉得平时善良可亲的爸爸好讨厌!过了一会,我和大不了几岁的表姨到姨姥姥家玩,又遇到了这祖孙俩。表姨说:你看着他们,我去告诉姐夫(我爸),还在讨!我死死的拦住表姨,不让她去,等祖孙俩走远了才放开她……

20多年前的一天,一个混身是泥的老人来到办公室门口,要找乡长。说是儿子媳妇不给饭吃不说,还赶他出门。老人说着说着泪流满面,伸出肮脏的衣袖擦眼泪,粗糙的大手上满是皴裂的口子。此时正值午休时间,我们几个小年青正坐在外面晒太阳聊着天,有个同事不耐烦的打断老人的哭诉:你儿子不养你找乡长干什么?你去告他呀!回去回去!老人沉默了一会,期翼的说:姑儿们啊,我从早晨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你们能不能给我一点钱买个馒头吃呢?同事不耐烦了,吼道:你又不是没儿子,又不是讨米佬,要个什么钱!我掏出两块钱递了过去。老人千恩万谢的走了,同事觉得我滥好人,在农村长大的我却深知老人说的每一句都是真的。

成为母亲后,我的心更柔软了。好在党的政策越来越温暖,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让农村贫困人口衣、食、住、行,医、学有了更多的保障。可有些奇怪的现象也应运而生。去年,一个小学生的作文火了,题目是:我的理想,长大当一个贫困户。无独有偶,我身边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也写了一篇真实的作文,《爸爸和伯伯》:

爸爸勤俭节约,农忙种田,农闲务工,起早贪黑拼博了十来年,家里终于起了新屋。但爸爸还是发愁,下雨怕田淹、晴天怕田旱、没小工做怕收入少了孩子受委屈,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生病都不舍得上医院,能抗就抗,不像我伯伯,一点不舒服就住到镇医院里。从我记事起,就没看到我伯伯干过活,他总是东逛西看,天天到茶馆打牌。以前伯伯家像猪栏,一家四口睡一间破木床,常常到我家混饭吃,田里的草比谷子茂密得多。堂哥堂妹动不动就把我的衣服、鞋子、文具顺走。这几年伯伯家比我家过得好了,村里给他家起了新房子,还经常有人送米、送油、送衣服、送被子、送钱到家里,堂哥堂妹读书一分钱不花不说,还在我面前炫耀,说每学期村里都给“补助”。到他家送东西的人可好了,跟伯伯讲话和颜悦色,还生怕有人问时伯伯对他们不满意。伯伯现在更懒了,连伯娘都天天到茶馆打牌了。有一回伯娘随口说了句想喂猪,第二天就有人送了两头猪仔到他家,可是他们不好好喂,没过多久就喂死了。爸爸心疼得要死,说要是给我家喂,过年时准能长到200斤。我问为啥伯伯不做活还比爸爸过得舒服,爸爸叹着气说,因为他们家是精准扶贫户。我问我家为什么不是精准扶贫户,爸爸说因为咱家有收入,评不上。从小老师、父母都教育我们要勤劳,要自食其力才能幸福。可是伯伯不劳动,真的比爸爸过得幸福呀!我现在不知道是像爸爸一样辛辛苦苦但天天操心好,还是像伯伯一样轻轻松松但什么都有人送好。

有一位老人到村里申请了多次,申请成为精准扶贫户,因为她老伴得了癌症。村里经过民主评议,她老伴得病不假,但她的家庭情况良好,孩子们还都有房有车,的确达不到评精准扶贫户的条件。跟她解释多次,她大吵大闹,说谁敢说她家评不上,谁就跟她老伴一样得癌症!气得人头晕!我忍不住了,说,大娘,做人不能狠心,你家评不上精准扶贫户,说明你家条件好,你为啥要诅咒别人呢?她红着脸说,我想评精准扶贫户,不是想人家送的那点米那点油,是评上了老头子看病要优惠很多呀!

“扶贫先扶志”。因懒至贫的确不值得同情,但按家庭平均收入算又不得不被评成扶贫户。为了扶智,有位村支书苦口婆心的劝贫困户,不要天天打牌,还是去做点正经事。他答应得很好,第n次被支书在茶馆发现后,支书说,你再这么混,就把你的低保给取消!他梗着脖子,面红耳赤:你不让我打牌,我就天天睡?你让我睡死啵!村里另一个干部幽幽说了一句:你死了,也不是个惨事…….

毛主席说过,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人其实也是一样,对人的尊重不能因为他收入的高低、社会地位的好坏和家底的厚薄而有所区别。自强不息、勤劳朴实是泱泱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四十年,走在社会最前列的永远都是优良传统的秉承者。

“笑贫不笑娼”,是在封建社会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下形成的扭曲的价值观。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却让少部分人形成了“我穷我光荣”之想,唯恐不能成为精准扶贫户,唯恐收入增加了被取消资格。过年被走访时,先把满屋的腊肉腊鱼藏好;实在藏不急,就说是亲戚的、邻居的。但也有很多地方,如果一家是精准扶贫户,那家孩子都抬不起头。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目的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党的领导,通过全社会的动员,让贫困人民情愿、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脱贫我光荣”,应是精准扶贫最终倡导的口号,扶贫单位、扶贫干部更多的应是带动贫困户自食其力、自强不息。

共和国还很年青,但已经建设得欣欣向荣、民主富强。我们希望国家强,人民富,强的不仅是力气,还是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富的不仅是经济,还是思想上能高高站起来!

2019.1.1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篇】 这是一个返贫户的内心独白,但绝不是所有贫困家庭的写照! 我虽然曾经多次走访、帮扶贫困的家庭,给他们送过温...
    邓文伟阅读 3,652评论 5 12
  • 今天天很冷,评估周的第一天,全校师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面对来校的专家。昨天是周日,后勤团队早早地开上洒水车洒了一个...
    晴格格的小时候阅读 1,397评论 0 0
  • ……… “哈哈哈”这是鹏远的标志性笑声,他很开朗,很乐观,做什么事有他自己的计划,对待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这...
    第七根小树枝阅读 1,300评论 0 0
  •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将这句话作为文段的开头,未免略显俗套。然时过多年的今天,当我再次翻开《文化...
    夜雪舞回风阅读 3,122评论 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