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从丫丫的小姨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咪,丫丫常要去跟咪咪玩,喜欢得不得了。然后,她也开始扮演一只小猫。在她的故事中,她是咪咪的姐姐,也是一只白色鸳鸯眼折耳小猫,而我呢,就是她这只小猫的主人。
主人是怎么有这只小猫的呢?这个故事必须要我来编。丫丫会说,“妈妈,你来讲一下你是怎么有我这只小猫的!”通常这句话会在我们出去散步、去舞蹈课的路上、吃肯德基时、临睡前——各种独处的时候说。我会说:“你自己编故事嘛,你不是很会编故事么?”可是丫丫会坚持要我来编,似乎只有我说出来的故事,才会像真的一样,她才会有体验感……
于是,我开始编各种收养小猫的故事……
02
开始时,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我去逛宠物店,有一只调皮可爱的小猫一看到我,就从宠物货架上跳下来,扑到我怀里,把它放回去它又扑过来,怎么也不肯走(参考网上曾经有一段这样的动图)。于是,我被萌化了,就这样把这只小猫买回了家,就是现在的丫丫啦!
通常讲完后,丫丫会马上扮成一只小猫,喵喵叫着钻到我怀里做小猫蹭人状,算是重现故事里的情形。
后来,这个“宠物店里买的”梗用得多了,丫丫又要我讲新的故事,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故事——
某天,我在上班(下班、买菜、散步……)的路上,路过门口的垃圾箱,听见里面有喵喵的叫声,跑过去一看,垃圾箱里钻出一只可怜的小猫(最好加个细节描述——头上顶着个香蕉皮)。我一看,这只小猫这么可怜(一般还会说,“它以前的主人不要它了,把它扔进垃圾箱”),就把它抱回家,给它洗澡,给它喂猫粮。故事的结局一般是——“于是,这只小猫就变成我们家的猫啦!”……
这个“捡猫”梗也讲了很长一段时间,每次重复,每次加一点小小的细节的变化。比如,这只小猫不是别人扔的,是只小野猫;比如,不是在垃圾桶里捡的,是趁我不注意时,小猫钻进了我随身的包里,被我无意中带回了家,等等。总之,丫丫很满意这些故事。
03
有一天,我跟丫丫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在爸爸妈妈跟前很乖,在爷爷奶奶跟前很调皮,而丫丫正好相反。奶奶或姥姥带的时候,她很乖,可只要我一回来,就像打开了“调皮开关”,马上变得又闹又作,这是为什么呢?
丫丫是这样解释的——
“妈妈,我是一只被施了魔法的小猫,在别人面前我就是一只毛绒玩具猫,只能直挺挺地呆着,只有你回来了,我才能解除魔法,变成一只真的小猫……”
不知为什么,听了丫丫的这一番话,我竟然有点感动,这是她表达出来的对我的最高的信任吗?
04
受上面这番话的启发,丫丫有了新的要求:“妈妈,你讲一下你是怎么有我这只小猫的,必须有“毛绒玩具”元素哦!”于是,这个小猫咪故事在最近有了升级版——
有一天,我在商店里买了一只很可爱的毛绒玩具小猫(或是在夹娃娃机里夹了一只,或是参加某某比赛得奖赢了一只等等)。我把这只小猫放在床头,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这只玩具小猫变成了一只真正的小猫……
05
丫丫最近对这个“假猫成真”的故事特别喜欢,还要求我加上更多的细节,比如,收养这只小猫以后的故事。难为我这想象力枯竭的中年老母亲绞尽脑汁地给她编——
“这只小猫很调皮——”
“妈妈,那你再讲一下是怎么调皮的!”
“它呀,把我们家的厨房翻得乱七八糟,到处乱拉便便,还跳上床,把被子全扔在了地上……”我故意用夸张的语气说。
“那你有没有生它的气?”丫丫眼巴巴地问。
“我当然很~生~气~,我想把它赶出去……”
“那后来呢?”
“后来,我当然……舍不得赶它出去啦,因为这只小猫实在是太可爱了,就一直养着它啦~”
听到这里,丫丫才总算是心满意足了。
06
我知道,丫丫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外向、特调皮的孩子,在我跟前她会“假装”调一下皮。有时,我也会生气,有时,是假装生气。但其实,孩子都一样,想要妈妈无条件的爱——无论她这只小猫如何调皮,作为“主人”的我,永远不会赶走小猫,永远爱她。
是的,我们都相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