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2018年12月21日)看了题为《海蒂和爷爷》的电影。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说很精彩、很感人。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小姑娘海蒂的故事。父母双亡的海蒂来到了风景如画、非常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在神的怀抱中,还生活着她的爷爷,她的爷爷是一位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老人。他住在山中,不怎么与村里人来往。放羊的孩子说,他杀过人。但是一种血肉亲情,一种对于海蒂的爱,再加上这位可爱小姑娘纯洁美好的童心,使得祖孙俩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特别是阿尔卑斯山秀丽的湖光山色当中,祖孙俩的这一段亲情被衬托得格外的动人。还有阿尔卑斯山天空飞翔的雄鹰,以及和海蒂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每天放羊的人,这样的趣事。这一切都成为海堤小姑娘生命深处最最美好的记忆。
但是这样的感情、这样的生活却硬生生被打断了,为什么呢?
因为海蒂的姨妈出于对小姑娘物质生活的关爱或许也有自私的目的,把海蒂寄养到了一个物质条件非常富裕的家庭,某幢豪华的别墅当中。这个家庭虽然生活富裕,奴仆众多,讲究规矩。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就显得有一些冷漠和僵硬。男主人常年在外忙碌奔波,可能是为了物质生活,为了自己的事业而自己的女儿克拉拉就托给了管家。而且这个女儿也是残疾的,因为母亲的早逝伤心过度而残疾了,坐在轮椅之上。这样更加限制了她的自由,所以她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物质很丰富。于是她需要一个能够陪伴她说话的,给她带来情感慰藉的伙伴,海蒂就入选了。
作为山里孩子的海蒂,来到这个豪华的庄园里面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她的很多言行举止都会被管家挑三拣四。当然她无法融入这样的生活,她渴望着回家,她想看到阿尔卑斯山,但是她已经乘火车来到了这个遥远的他乡。目不识字母的海蒂也开始接受教育,认字,学字母,学阅读,但是无论家庭教师如何努力,收效却微乎其微。
瑞士著名汉学家毕来德在《庄子四讲》说:“低级活动令人疲惫不堪。”虽然学字母的拼写很基础,佐藤学说,高级学习包含低级学习,而充满意义的学习使得孩子在学习品质上获得了飞跃。“庄子在描述从低级机制向高级机制过渡的时候,有好几处都使用到了‘忘’这个字。他忘了水,因为他了解水。”克拉拉的奶奶来了。奶奶在教海蒂学习字母的时候,用了讲故事的方法。结合海蒂熟悉的山里放羊的故事,奶奶让海蒂自己去学习拼写、学习字母、学习阅读。因为学习的意义被激发了,因为学习的故事情境感,原来甚至不会拼写字母的海蒂开始磕磕绊绊阅读,最终创造了一个奇迹——海蒂学会阅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庄园里半夜开始闹鬼了。这个闹鬼的主导者,就是梦游的海蒂。因为魂牵梦绕的阿尔卑斯山,魂牵梦绕的亲情使得这位小姑娘经常的梦游。终于在医生的力争下,海蒂终于被放还了,终于被主人家放还到了她生活的阿尔卑斯山的美丽的环境当中。当然,克拉拉不愿意、发脾气,或许因为孩子的自我中心吧。
“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像梭罗一样,这一些孩子被自然惊人的美丽吸引。克拉拉——这个生活在豪华别墅中的小姑娘也来了,也来到了阿尔卑斯山中,生活在一个简陋的山间小房子里,甚至睡稻草上。但是因为友谊的安慰,加上大自然的哺育,阳光雨露。小姑娘竟然神奇地治愈了腿疾。
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奶奶又一次来到了阿尔卑斯山,来到了海蒂的身边,她送给了海蒂一个礼物,一本空白的书。牧师曾经给海蒂上课的时候,问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个问题。你以后长大了要做什么?海蒂的回答是要做一个写故事的人。
是啊,人需要梦想来支持,而梦想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需要对生活的一种强烈的渴望和热爱来支撑。而教育就应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一种渴望和热爱。每一位教育人,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想一想你所营造的生活,你所营造的课堂学习,能够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吗?能够激发孩子的对于未来,对于理想的憧憬吗?
梭罗说,“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我是它的圆石岸,飘拂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