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非常适合想创业但出于迷茫期的人看,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比如:“是否继续上班还是出去创业?”“创业的点到底要怎么选?”“跨领域创业到底行不行?”等等不确定或者混乱的想法。
我个人认为前4章适合想创业的人看,后4章适合已经在创业路上的人看。我自己看了感觉非常受用,并且还有一些“反常识”的观点,比如创业时的能力陷阱和资源陷阱!还有好的企业家居然是善于控制风险而不是冒险,刷新了我的认知。
文章有大量的篇幅是用案例和书籍(文尾书籍清单)来诠释观点和方法论,我仅摘抄+按个人理解整理了文章核心内容。
第一章:低风险创业的基本逻辑
每个人都有低风险创业机会
创业成功可以学习复制
创业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释放
(一)创业跟每个人的以下两个情况有关系:
1. 和父母关系的好坏,决定了创业成就的大小。童年的“不好”的经历,会影响创业者在阶段性成功后的发展规划,比如小时候某方面极度匮乏,阶段性成功后会不断购置资产(我个人理解:可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弥补幼时伤害或者获取安全感),让现金流有面临危机的可能,要认识到“现金流重于净资产”。
建议重新认识和父母的关系,和父母和解。
2.性格决定创业的风险
小知识:
催产素:感受爱时分泌,会让感到愉悦、可以缓解压力
肾上腺素:压力大时分泌,会让呼吸、心跳等加快
皮质醇:肾上腺皮质应激产生的激素,又称压力激素,会让人焦虑、生气
性格易怒容易或爱与人争斗,会分泌肾上腺素,进而皮质醇水平会变高,人容易变得焦躁不安、发怒等,会让创业过程充满艰辛和风险,同时不利于个人健康
性格平和,容易分泌催产素,容易快乐,进而自然地接受新生事物,相对容易成功。
(二)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低风险创业的底层逻辑有很多,最核心的当数“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优雅:不作恶
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巨大的矛盾,如物美价廉;同时要找对“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业的本质是自主工作
一个人从打工人转型成为创业者的标志,不是辞职或者注册公司,而是自主转换生活方式和态度。
(四)发明人创业很危险
由于爱自己的发明,容易执着于它就是好的东西,而忘记了“要解决问题”这个本质
(五)创业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要相信人可以轻松、愉悦地成功,不然就会潜意识去自证“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以及自带斗争意识,可能会引发人性的恶,会让企业面临风险。
把创业视为人生的修炼
第二章:创业从找到问题开始 *
方向比奔跑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
(一)从抱怨中发现低分险创业的机会
1.倾听和收集身边的抱怨/负能量,从中找到客户真正需要的点,然后着手解决
2.洞察客户的生活和灵魂。想要真正洞察低风险创业机会,必须进入客户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颠覆性创新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在汽车普及之前,人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这时候问客户,他自然会说马车,而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四个轮子的钢铁怪兽”
* 做乙方的生意模式风险系数太大
(二)忘掉你的创始人身份,
1. “知识的诅咒”会放大创业风险(综合全文,作者觉得跨领域创业是没问题的,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业会有相应的盲点);
2.要用用户角度体验产品
(三)找到宏大的变革目标(创业愿景、产品愿景、目标市场要大)
(四)在客户最痛的点上突破,同时要鉴别真痛点和假痛点
第三章:秘密是最好的抗风险武器
问题决定着市场大小,而秘密决定着创业风险的大小
(这章的秘密,可以看做是企业的护城河或者说核心竞争力)
(一)没有秘密,是最大的风险。
你能做,别人即便知道了也做不了,就算做出来了也跟你的不一样,这就是秘密。例如海底捞的服务、可口可乐的定位的等
六种好秘密:资源、科技、运营能力、品牌口碑、价格、用户(粉丝,“1000铁杆粉丝”原理)
(二)超越竞争的“十倍好”,要么不做,要做就不要比同行做得十倍还好
(三)秘密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寻找优势是什么、方向在哪里、进步在何处。
(四)如果没有秘密,不妨假装自己有秘密
(五)找到秘密,自己先做验证
1. 价值假设——是真的有人买单,验证的最好方法是卖而不是问;
2.增长假设——客户是否会转介绍,客户是否能带来客户
(六)打造最小化可行产品
MVP,能不花钱最好不花钱,能少花就不要多花(不建议动不动租店面创业)
(七)融资要有度
钱不是越多越好,拿到融资后,创业者心态和思维会变化,可能会扩大团队等,容易忽略现金流,但现金流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章:反脆弱的结构设计
真正能有效地帮助创业者降低风险是反脆弱的结构设计
(一)从不确定中受益
学会应对黑天鹅事件,从不确定中找到生存点和发展点,从中受益,即反脆弱,如打疫苗。
脆弱性=黑天鹅事件:意外但必然性、冲击性、事后可预测性
(二)设计反脆弱的商业结构
反脆弱的商业结构:成本有底线、受益没上限
找到“非对称交易”机会,认清楚这个世界不是线性的,是曲线的(我的理解就是以小博大的机会)。
(三)固定资产不产出任何收益
综合全文,作者觉得固定资产——厂房、设备等,风险大,且会不自主产生收益
(四)创业需要有情怀的追求,匠人精神:于世情怀、凡事自律、学会感恩,不要只把事业当做谋生的工具。
(五)配置创业“杠杆”
所谓的杠杆,就是保有“选择权”,比如说保持现有工作/学业的同时尝试创业,所谓脚踩两只船、骑驴找马。
*好企业家:
1.善于控制风险、而不是冒险;
2.在一个领域内感到安全、在另一个领域内才能创新
脆弱和反脆弱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你有没有可选性。只要有选择的余地,就会具备反脆弱的能力;一旦失去选择权,你的公司就是一家十分脆弱的公司。
(七)能力陷阱和资源陷阱
能力陷阱:认为自己有某方面能力就只能做某方面的事情,错过了在其他领域的机会;
资源陷阱:过于看重资源的作用,创业前一定要准备后人力、空间、资金等
这两个是反脆弱思维的最大天敌,创业应该想的是“如何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第五章:赋能生物态创业团队
抱团取暖、群智涌现,拥有生物态增长的团队才能降低风险
(一)机械态管理和生物态管理
机械态管理偏重模块化管理,适用于简单体系,如车辆生产等
生物态管理认为管理是复杂体系,如蝴蝶效应。
管好生物态团队,可学习沙丁鱼群的三段代码机制,对员工的三个管理要求:
1.为社会做贡献
2.终身成长
3.持续尝试新事物
(二)母系统的稳定来自子系统的不稳定
樊老师的这段观点,估计跟很多企业目前的管理方式存在180度的分歧,个人觉得很值得思考和实践,简单说他的观点:
母系统是企业,子系统是员工,需要将母系统看作大自然,子系统看作生命体,尊重生命体,给生命体空间让他自行发展,而不是像机械中的一个零件,牢牢地控制着。同时,为了让团队发展,不能让员工过于安稳、安于现状。
(三)好的人才都是“长”出来的,
1.人才都是从队伍中慢慢经过竞争、适配留下来的,要给人才丰厚的土壤,比如给机会、鼓励等,不是“空降”的。
2.人才的成长比聪明更重要
3.守住底线,允许员工犯错,跟员工共同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
(四)建立和前员工的“联盟”
离开前,帮员工塑造成长型心态,离开后,和前员工建立联盟(前员工是资源)
(五)要为团队状态赋能:快乐是会传染的,员工的良好服务状态能够有效地提升客户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第六章:有效沟通造就团队凝聚力
产品很重要,营销也很重要,但是“最终阻碍你到达远方的往往不是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大量遭遇创业失败的企业,都是因为团队“捏”不到一块。
(一)高效团队的关键要素是安全感
团队成员敢说话,同时减少团队中的猜忌。
(二)生物态团队的管理,不同类型员工,管理方式不同:
指令型——告知
教练型——讨论
支持型——提问,GROW,G:goal目标,R:reality现状,O:option选择,W:will意愿
授权型——观察
(三)利用二级反馈建立团队成员的自我责任
“一级反馈”是指员工做对了事,领导提出了表扬,但是没有说明表扬的原因;而“二级反馈”是指领导表扬做对了事的员工,并且说明了表扬的理由。
(四)打造团队的支柱
对一个能够不断迭代的组织而言,需要成长、道德和反思三根支柱作为基石。
第七章 最优客户发展方法 member get member
客户真正的价值,在于他能为你带来新的客户
(一)十万人说不错,不如一百人尖叫
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绝对不是营销套路和推广策略,而是优质的产品
优质的产品是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创业者一定要学会珍惜自己的品牌。
优质的产品能客户给带来越来越多的客户。但客户只会给你一次机会,没必要买流量,产品的“啊哈时刻”才是关键。
(二)让客户为你带来新的客户
三种模式:直销、“代言”(有奖励地推荐、分享)、带货模式
(三)让客户提供口碑
学习营销漏斗:(分享>搜索>)知晓>尝试>购买
同时,要给客户足够的动力,让他在使用产品之后给予好评,并愿意将产品的使用感受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里。
(四)如何让客户主动分享产品?广告学五要素
1.专业化:提升专业广告的品味,没有最好的广告、只有最合适产品的广告。针对不同产品类型采取不同的广告策略:
主动购买重要产品的客户——客户对价格不敏感
主动购买的不重要产品的客户——要强调客户身份属性
被动购买重要产品的的客户——要展示产品专业度
被动购买不重要产品的客户——可采用对比收发
2. 简单化:将传播点控制在一句话内。简洁、多用俗语、戏剧化表达、直接体现诉求
3. 情绪化:如果你的产品或品牌能唤醒他人的情绪,它就有机会被大众疯狂传播。积极高唤醒情绪——崇高感/感动/敬畏/勇敢、消极高唤醒情绪——恐惧/愤怒/焦虑、积极地唤醒情绪——美食/度假、消极低唤醒情绪——悲伤/难过/疲惫/烦恼/厌倦
4. 可视化:让客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创造视觉象征、利用公共性
5. 故事化:好的故事能打败“知识的诅咒”;
创业者讲故事,容易引发话题传播;
好故事是设计出来的:目标受众>主题>激励事件>欲望对象>第一个行动>第一个反馈>危机下的抉择>高潮反馈
第八章 打造指数级增长的引擎
如果你的公司一直处于线性增长的发展模式中,到最后你会发现,成本永远比你的收入增加的更快
(一)学会用幂次法则思考
线性增长:Y(业绩)=N(内在变量)xX(外在变量)
指数增长:
如:一张纸对折50次,厚度是90072万公里
(二)指数型增长的三大底层理论
1. “偏好链接”理论(=马太效应,我理解的是成为“头部”,会更有可能获得更多的“链接”,意味着获得更多资源和奖励,实现指数型增长)
2. “想法流”理(=“群体意识”,能在用户意识形成自成一派的气质,用户群体有“想法”特征,有相同想法的人会自动成为用户,实现指数型增长)
3.“能力-触达-意愿”理论(能力=好产品,触达=产品能触达用户、意愿=用户愿意购买,通过加强这三点实现指数型增长)
(三)让边际成本为零的运营方法
边际成本:每增加一个用户所需要的成本
要想实现指数型增长,创业者需要尽量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直至为零。
(四)指数型增长组织的共同特征:只运营信息
(五)学会撬动杠杆资源
社会上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利用机制(比如樊登读书设置分会,比如星巴克的“358股权模式”)撬动“杠杆资源”、实现极速裂变。
(五)管理杠杆资源的关键在于支点
支点:供需匹配
(六)找到指数型增长的关键节点
1.制作工作清单,以两个周为周期规划关键节点工作
2.搭建跨部门组件增长小组,进行增长实验
在文中樊老师推荐的书籍(不完全统计):
● 痛点:挖掘小数据满足用户需求
● 感官品牌
● 顾客为什么购买
● 经营者养成记
● 零售的哲学: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 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 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
● 高能量姿势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 营销管理
●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 奥格威谈广告
● 广告大师奥格威
● 科学地广告
● 故事经济学
● 清单革命
● 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