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D,在互联网公司,前不久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经过自己的努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从最底层员工,晋升到group leader ,后续的三个多月的时间,经历了平衡老员工关系,维护团队工作,管理团队,招聘新人,手下员工离职,新人加入,带新人,身份转换,角色思维转换...
短短几个月,从一个管理新人,一越变成了一个有策略有方法游刃有余的担任管理工作。从原本只对应个人工作,到经历对接团队所有人(大几十号)人,涉及上下级,跨层级,跨部门等等
昨天我们聊天,就
1、手底下来新人,比较好的方式该怎么做。
三点。
(1)讲“规则”。工作方面,边界,和钱相关的(上下班迟到,福利,加班,“私下”的偷鸡)
(2)告诉他们该怎么和你配合,你作为领导能为他们做什么。一起做事情的边界是什么。
(3)不要用示弱的方式,去博取同情心同理心理解。而是换成能一起互补或者是一起能做好什么。
把弱势用换一种的方式,以中心思想(搞好团队,做好工作)为中心,去提前打预防针。
例如我管理经验不是很丰富,有时候不会太顾及别人的情绪。
那么可以这样说:“我性子比较直,说话直接,但是大家不要放在心上,我没有言外之意。其次,如果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有利于团队的想法和建议,大家可以直接说,我是很开明的,我很喜欢把事情做好,大家能一起变得越来越优秀,一起成长是最好的”
2、一些套路心得。
(1)不要甩锅。领导往下属身上甩锅,特别low!
如果是自己手下人,或者是自己部门的出错了。开会时,或者对外时,一定要说揽责任的话,特别是有下属在场的时候。
事后部门自己开小会检讨反思,讨论改进方案,哪怕是批评指责,都可以。要会保护“自己的人”。
(2)领导一定要懂的给予反馈。
重视什么,认可什么。希望他门如何做,就具体的表扬那样的行为。
切记不要:觉得好的不说,放心里;觉得不好的指出,放嘴上。
而这是很多人明知不好却总是喜欢做的一个行为。
所以,觉得好的地方,一定要说出来,认可他,最好是附上具体的行为。言语成本很低,效果奇佳。
(3)重成长,而不要为成长,解决问题是前提。
这点刚开始我不理解,后来想想确实很对。
公司花钱是让人来解决问题的,没有问题,就不会有“你”了。
(而除了某些场景下的某些目的,例如一些大公司有很好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文化。)
大部分情况下,公司请人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人来学习成长的。
职场环境中,单比较来说,表达我能学习远远不如表达我能解决什么问题!
所以前提观念一定要摆正,遇到问题,难,就对了。我们就是来处理这个的。想办法先处理好问题,解决它。
如果二选一,A:“我来是来学习成长的”。B:“我能给你解决XX问题”。自己体会...
及时性前提,是要能解决问题。而长期来看,更要重视成长。两个点都要传达给下属,更要懂的让他们把这两种心态,用在对的地方。
“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而我也相信,你会做的更好”。“这么久以来,我看到你的努力,能力提升了很多”。“你看,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把问题解决掉的嘛”。“恩,这次主动按照之前的模板,整理总结,按时间节点,分次的汇报工作,这方面做得很好”。“这个提议很不错,确实值得一试,来大家看看一起完善一下细节,我们整出个方案来”。
。。。
3、一些建议。
(1)当时运不济,感觉在人生低潮时,毫无方向,迷茫踌躇时,那就尽力把手头的工作做到超乎想象的好吧。
(2)环境和个人同样重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不要因环境而懈怠。毕竟你在为公司工作的时候,也是在为自己工作,因为消耗的是自己生命。
(3)你是个普通人,你不是固定不变的,你是可以成长的。
(4)你当下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你未来的简历。不要让你未来无话可说,无点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