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双拥工作指明了方向。双拥工作作为连接军民的桥梁,既是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更是强国复兴的战略支撑。李强总理强调的“军民同心筑牢国家安全基石”要求,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深化双拥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
双拥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延安时期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运动,到新时代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双拥精神始终流淌在党和人民的血脉中。建军百年来,拥军支前的小推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爱民如子的解放军赢得百姓的衷心拥护。这种双向奔赴的军民鱼水情,在抗美援朝战场凝结成"最可爱的人"的崇高赞誉,在抗震救灾中化作"人民子弟兵"的温暖臂膀。历史反复证明,双拥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制胜密码。
双拥实践展现时代担当。面对百年变局,双拥工作展现出新的时代价值。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军队医护人员星夜驰援,地方企业紧急转产防疫物资,军民协同构筑起生命防线。在科技创新领域,"北斗"组网、"蛟龙"探海等重大工程,无不凝聚着军民融合的智慧结晶。这种全要素、多领域的深度融合,既锻造了科技创新的"杀手锏",也夯实了国防建设的"压舱石"。正如李强总理所言:军民团结如钢,何惧风雨挑战?
双拥创新激发复兴动能。站在强国建设的新起点,双拥工作亟需创新突破。数字拥军正在重塑服务保障模式,"智慧双拥"平台让政策精准触达每个家庭;文化拥军持续深化,国防教育进校园、红色旅游促传承的创新实践层出不穷。更值得关注的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军民协同创新,正在打开未来战争的新维度。这种创新不仅提升国防实力,更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了战备效益与民生红利的双重跃升。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双拥工作已超越传统范畴,成为民族复兴的战略工程。从革命年代的生死相依,到新时代的融合发展,军民同心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让我们以本次大会为新起点,不断书写双拥工作新篇章,让军政军民团结的钢铁长城,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