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味

早晨起来,见窗外银杏黄得绚烂,心里有了一种感伤的欢喜。虽然已经是冬天,但是在上海,能够在这样的时候,感受到深秋的况味,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尤其是昨天刚刚从绿意葱茏的南国回来,这样的感受就更强烈了。今年的秋天来的很合时令,但是入秋之后,天气又不急着变成凛冽的冬天,树叶儿黄得快,凋得慢,所以一个城市就这样红黄青绿起来,有了既不同于岭南,也不同于塞北的独有的江南的秋味儿了。

其实少年的时候,是不太会关注身边季节微妙的变化的,加上江南的四季本来就不分明,似乎混混沌沌地,日子也就这样长长地过着。不过,人过中年,时间忽然变快了,对周围物候的变化也就会变得敏感起来,比如每天经过校园里一段安静的路,那里种着榉树、樟树、桂树、茶树、槭树,银杏、紫藤、樱,还有芭蕉,一年四季,阴晴雨雪,似乎都有各种姿态、颜色、气味,只要你有足够的心思,你几乎每天都可以发现植物所带给你的惊喜。当然还有一些鸟,并不怕人,也有些慵懒,有时候车开过去,将将要撞到它的时候,它才低低地飞一段,又落下来悠闲的踱步,开到它近旁的时候,它又款然飞起,就这样鸟与车走走停停……这个时候,你内心就会有很大的平静,如果收音机恰好调到古典音乐的频道,播放着钢琴或者小提琴的乐曲,则几乎能够让人心醉神迷了。而秋天,当银杏灿烂地黄着,槭树透明地红着,香樟深沉地绿着的时候,就似乎一个乐章演奏到了它的高潮部分一般,今年我还忽然发现榉树在秋天也是微微有些泛红的,枯黄将至未至,枝头染着些许的红意,这满树的色彩是连莫奈也调不出的颜色呢。而更妙的是,这些颜色交错的相互映衬着,有着天然的节奏与层次,因为原本都是绿叶,基调上于是就有着惊人的一致,所以即便色彩斑斓,却又特别地沉稳凝重,一点儿也没有轻佻艳俗的意思的。

不知为什么,我总有一个很个人的念头,就是觉得秋天真的是一个最富有美感的季节。美的事物首先是要让人有所回味的,也就是有一个反观而自觉的过程。少年如果遇到春天,一样的蓬蓬勃勃,觉得自己与天地一样,纵情地生长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古代的诗人,吟咏初春的多,吟咏暮春的多,对于那个特别蓬勃的仲春时节,就鲜有道及的,原因也还在于较之乍暖还寒的初春、匆匆繁华将尽的暮春,仲春的味道似乎过于单一了。秋天则不同,少年人会觉到烂漫,老年人会有所感喟,因为有了人的情感在里面,再加上既不是绝然的萧索,又不是过于天真的烂漫,所以,如午后的酽茶,沉醉之后一定会有一种微凉的叹息,我以为这是美的最高境界了。在我看来,东方文化中许多貌似达观的表达背后一定有着对于生命深深地眷恋的;东方文化对于美的理解,是最富有生命意识的,欢欣也罢,哀伤也罢,都不是绝然单一的,在这个背后总有一些寂寞或者温暖在的,这种来自生命底层的寂寞或者怜惜,是直接指向对于生命本身的疼爱的。更重要的是,秋天虽然也能让人欣然,但是却是指向生命的沉静的,而沉静其实就是让人能够实现对于自身生命的反观,这就是自觉一词的应有之意吧。所以,少年的人生,应该是自然的人生,中年的人生才是审美的人生,而老年的人生大概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哲学人生吧。——当然这不过是一种比况,少年而有老年的人生,或者老年而依然有着少年人生,也都是有的。

所以,走在满眼的秋意里面,没有生命流逝的悲哀,有的只是“哦,哦,是这样啊”的微凉的叹息,一方面又沉醉在了这样的叹息里面,这大概就是秋天最该有的况味了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作为一篇经典作品,语文教材中是作为重点篇目来学习,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则是因为本人对这篇文章...
    生命的树洞阅读 592评论 0 3
  • ※文/张红亚 春秋一度,岁月一轮。“喜柔条于芳春,悲落叶于劲秋”,一个轮回里竟然生长出两种截然的况味。太阳...
    毛三的简书阅读 315评论 0 2
  • 秋是懒的 是午后阳光下打盹儿的猫 秋是醉的 是桂子树下失了方向的草 秋是美的 是不小心被打翻了的颜料 是抒情诗集上...
    不若舟子阅读 125评论 0 0
  • 最近任务重,周六还得加班读文献,写报告。于是周日决定出去走走,呼吸下新鲜空气,换换脑子。 从微信里看到一篇介绍Li...
    坚冰至_Monsol阅读 669评论 3 51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好像又回到了高中时代的按部就班, 坐不住的,依...
    秋忆航阅读 27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