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株稻草被落在路边,它只是一株稻草;当一株稻草捆于珍物之上,它便有了不菲的价格。最近,这一“稻草定律”广为流传。许多人将它奉为人生经典,也有人认为不太可取。因为稻草毕竟是稻草,一旦离开了所捆之物,其浅薄的本质便暴露无疑。况且,稻草永远也不会拥有所捆之物的价值。笔者以为,在人生初出茅庐之际,我们应当学着稻草,去寻求契合自己的知音来指引自己。而在之后,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去生长自己的枝桠,让自己成为一棵充满米香的水稻。
当我们带着清澈的目光,带着满腔的热血,带着满心的追求,在自己的朝圣路上独行时,我们渴求能够找到一个懂得自己,与自己相契合的人。“人生乐在相知心”。战国时期的苏秦,十年寒窗苦读,却未得到一国之君的青睐,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拳脚。而后的十年里,他不再把目光拘于一国,踏上群游列国之路,终成合纵抗秦的大计。想来苏秦真的如愿做了一国的谋士,却也难挡强秦“四海归一”的野心。可统帅六国之师的苏秦,却逼使秦军数年不敢迈出函谷关一步。这成功,是苏秦与六国之师的契合。这份契合,能够让他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他原本“一棵小小稻草”的身份,也就此被改变。
但是,对于一些人将“稻草定律”奉为人生宝典的想法,我是不认可的。如果我们只希望和知音相随,想就此反复尝到成功的果实,这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颜色,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所蕴藏的天赋都是不一样的。对于知音,我们希望的是能够通过他从而看到我们自己的烟火。看不到自己的闪亮,我们充其量也只是一棵“捆东西方便,拿下来无用”的稻草而已。
想看见自己的烟火,我们就需要勇敢地从契合中抽离,努力生长出自己的枝桠。稻草应该拥有的,是浓厚的米香味。孕育雪白的米粒,这也许才是它的价值。《月亮和六便士》中有言,“我们需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明亮月光”。当比尔.盖茨勇敢离开哈佛大学这个舒适区,去追求自己的事业时,他发现了自己的烟火;当杜甫和他的偶像相伴时,他发现了自己的诗歌禀赋,成为一代诗圣;当苏轼步出苏门,开辟自我天地,而不是依仗他的父亲时,他成了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士人……他们都孕育出了属于自己的稻谷,从一棵稻草成长为饱满的水稻。
当我们能将契合变为一方水土,而不是一个铁笼时,我们就有机会播撒下我们的种子,重新生长出自己的枝桠。寻觅着自己的方向,追随着自己的心灵,让枝干开出花来,让花朵最终变为果实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