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剪短了,真的短,显得脸盘有点大,看起来成熟了好几岁。都奔四了,发型再显得成熟,这次理发理得我得多不情愿。
实际上男女头发生长速度差别不大,男生头发长得快是相对值引起的错觉。打理头发也是个占用精力的事儿,但你又不能不修边幅。注重仪表才能尊重他人,那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理发吗?
有的人遇到重要节点的时候会去理个发,说“从头开始”;有的人感觉自己头发长影响正常生活了会去理个发,图个轻松;有的人听别人说你该理发啦,然后去理个发,省的再被惦记。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你惦记着理发这件事儿,是件小事儿,也可能是件大事儿。
为了不被打扰,我就在手机日历里添加了一个理发提醒,开始周期是25天,后来调整到了20天。用了这个功能后轻松不少,再没人跟我说你该理发啦。除了发量再减少,我也再没因为发型的事儿上过心。
“你理发啦,怎么剪这么短?”我刚进门媳妇儿就问。之前都是每次问她我帅不,她才发现我理发了。看来这次发型师真的成功了,至少让媳妇儿看出我理发了。
实际上我感觉还好,换个形象也没什么不好。但这次理发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我跟发型师沟通的话跟过往理发师说的也没什么不同。毕竟理发师理发输出的形象确实不是标准化的,你说的短一点儿,是短多少呢?但我们对稳定的外表形象是有诉求的。即便同一个理发师也不能保证每次输出一样。更何况你想着光顾同一家店找同一个理发师,但受疫情影响,市场影响,理发店收完会员费闭店跑路的也大有店在。理发师兜兜转转的也不可能守在哪儿一辈子。
这么一想理发还真不一定是个小事儿。
这次进店先是没有见到曾经面熟的理发师,一位外表粗犷的大哥热情的跟我打招呼,“剪发?里边洗洗吧!”带了毛巾就把我往里边请。大概端详了一下,真是个汉子,还带着貔貅手串儿,短短的寸头,衣着打扮算不上精致。所以,我说短点儿,精神点儿。理发师大哥就按照自己理解的形象出发了。然后我也就跟着成了个汉子,可能我底子里就是个汉子!
下次记住了,选理发师应该考量一下。首先,你得看理发师的发型吧,如果理发师对自己的发型都不是很在意,或者他的发型给人很一般的感觉,给顾客理发可能也比较一般。总见到理发店里的理发师捯饬自己的发型,这是有原因的。再有就是理发师的衣着打扮,精致的打扮,一般能给你清爽文艺的发型,无关底子好坏。最后还得看沟通谈吐,不是说学历怎么样,是看他会不会替你着想。我开始的时候一直不愿意跟理发师沟通,知道一次次理完发后的万马奔腾,尤其发量还在逐渐逃离的时期,所以跟理发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太重要了。
这次就当个汉子吧!
对了,《人世间》这周看完了,全书一百一十五万字,点个赞,看书效率高了不少。第三部感觉写的不如前两部写得好,可能是越到近代社会越复杂,越难对人物、时代进行刻画。小人物的人生跟着时代变迁的浪潮起起伏伏,兜兜转转。我也就想着理发这样的小事儿了,也该看着点大势,看透点大势,过好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