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曾说:“一个人若能竭尽所能,全心投入,就能获得宽慰与愉悦,否则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法获得安宁。”
面包烘焙师能从顾客的反应中看出自己的手艺如何,面包就放在橱窗里,看起来非常的诱人,顾客尝一尝就知道味道好不好。手工艺者总是更容易建立自信,产品就是本领最直观的体现,具体可感,触手可及。我们都接触过不修边幅的管道工和机电工,他们不需要奉承和赞美,也不需要别人的认可。管道修好了,电接通了,这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肯定。而现在坐在办公室里一天到晚忙开会的人们会清楚地感觉到累,甚至感到痛苦,因为无法从真实可感的客观现实中获得反馈。我们失去了与许多事物亲密接触的机会,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与世界的联系前所未有的密切,然而与身体力行却渐行渐远。
人们在现代社会被剥夺的,正是从这份工作中即刻获得的简单回报。在办公室里,我们很少动手做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开会、填表、处理数据及邮件。我们每天只是在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或者每日需完成的绩效考核指标,却很少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可能也很难看见自己工作的最终产品,甚至于很难说出工作的内涵。
自信的诞生需要乐趣,我们从自己擅长的事情中获得这种乐趣。如果不做实事,工作内容也就空洞无物,根本无法提高自己的实力,你就会觉得剥夺了做事的乐趣,失去信心,最终会迷失自己,觉得生活一团糟。
马克思曾经对理想的工作下了定义:“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从而也就肯定了我的个人特点。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是物质的,可以直观感知的。”缺少直接动手的实践,则难以通过劳动产品实现自我肯定,这样的工作让人痛苦。亲手做事,哪怕是无比简单的事,都足以将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仅仅动手去做就够了,即使没有结果也可以从根本上给我们信心。我们接触的是切实可感的物质,物质是可靠的,让人安心。对物质的改造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活着,如果改造得法,还能使自己拥有一定的才能。如果劳动获得肯定,自身价值就会认可,就能以更轻松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因为我们创造的价值不会随肉体消逝……如果什么都不做,或者无法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直接的认可,那么就会心生恐慌而不能自拔。
我们的天性就是建造、搬运、劳作,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展现才能,在改造物质的过程中提高技能,改造自身。精神只有在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中才能解释自己的本质,这也是为什么什么都不做,反而会觉得手足无措,感觉迷茫。回到厨房和菜园里去发现乐趣吧,所有的劳作都有让你收获满满。
就算没有勇气,彻底改变人生的方向,也不妨多多动手。画画、养养花、做陶艺、在家修修补补、打理自己的菜园子,这些活动都可以让人找回生活的乐趣。开动你的双手,发挥你的智慧能量,用心好好做事,这就是找到信心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