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爸爸视频聊天,气氛有点与往常不一样,交谈不够顺畅。一改往常融洽的氛围,有些紧绷。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在我看来主要是爸爸的一些不满意。一上来爸爸就和我说弟弟买了二手电动车,他有点生气。他觉得上班坐公交车是最好的选择,不明白弟弟为什么想骑电动车。如果说怕等车太久会迟到,那就早点出门之类的。我和爸爸说弟弟长大了,他愿意做什么就让他去试,不用非得管着他。再说可以让电动车、公交车轮着尝试,他要是觉得骑电动车更累,他会自己选择坐公交车。爸爸的主要担心是海口车太多,所以他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怕危险。我安慰爸爸说我也和弟弟说了,让他骑慢一点,遵守交通规则。海口确实电动车很多,爸爸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弟弟已经23了,成人了。我希望他能自己做选择,也希望爸爸不要像过去已经大声凶弟弟之类的,大声说话训斥别人,只是为了让对方听自己的话,实在不妥。我们都不应该控制别人,包括此刻我希望爸爸不要老大声训斥一样,这都是他的课题了。说到爸爸的大声训斥这个习惯,总觉得爸爸这辈子是不会改过来了。想起妈妈的无奈,爸爸这一点估计也伤了妈妈的心。他两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妈妈也承受的最多,又没法和我们说。如今,妈妈不在了,爸爸估计只能把焦点放在弟弟身上。说完弟弟的事,爸爸接着又说第二件让他不满意的事。三姑姑也去找人算日子,因为不认识路,所以给爸爸打了几个电话。爸爸当时在老家看人家喷漆,所以很不耐烦的接了电话。其实在我看来,监工并不需要消耗那么大的精力,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会那么生气和不耐烦。爸爸又大声的说三姑姑太笨了,怎么都找不到,说他去一下子就找到了,怎么三姑姑就怎么都找不到。说到这,我想起一句话,训斥别人真的很容易,只要说就可以了。改变自己却很难,因为需要大量的觉察和自律。爸爸对三姑姑的这个态度,我觉得和之前他两闹小别扭有关,有心结了。所以很有可能不管三姑姑做什么,说什么,在爸爸的眼里都带刺的。是因为我们自己心里有了别的想法,所以才会这样去想别人。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人,在自己心境不一样的时候,或者用不一样的眼光去看,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爸爸似乎很是浮躁,最后又把矛头指向了我。其实也不是说指向了我,只是我两看问题不一样的结果。爸爸说小侄子、小侄女在家生活,好多人一起帮助照顾。叔叔婶婶堂弟都帮忙抱着,有时候店里的一些熟客也会抱抱,所以小侄女小侄子一点都不认生,更重要的是堂弟妹会很轻松。对比起我,到时候有了孩子,只能一个人照顾。爸爸似乎很不满意,我说那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实就是这样。要么自己照顾,要么就雇佣一个保姆。爸爸又嫌保姆费用高,又说第一个月必须自己带,不能请月嫂,说不知道月嫂什么来路之类的。还坐月子的时候各种禁忌。我真的是很无奈,我告诉爸爸,首先月嫂在北京来讲是一个专门的职业,有培训有证书,当然,如果能请到经验丰富的月嫂,那当然更好,这样我也会很轻松。其次,该花的钱还是要花,如果自己照顾不过来的话,那肯定要请一个人的。我知道爸爸的意思是想让良良的父母管,我也知道大多数情况下公公婆婆是会帮忙照看小孩,但是万一我的公公婆婆不愿意帮忙带,那我也没办法。我也不会去强求他们或怨恨他们。就拿之前和茹茹说的话来说,这不是他们的义务,而我们也不能把这照看当成理所当然。在大趋势的潮流下,这股逆向而行的小溪流格外的碍眼,所以会引来口舌之争。当时茹茹也说,以后她的孩子长大结婚了,她也是会愿意去帮忙照看孙子孙女。所以她希望她的婆婆能做的和她一样。而现实情况是,婆婆做的并没有和她期待的一样好,所以不满就由此产生了。我真的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痛苦来源于不符合实际或预期的期待。真的是人和人的选择不同,观念不同,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我内心里也希望我的公公婆婆能帮我看看孩子之类的,他们要是帮我,我会很感激。要是不帮我,我虽然也会有一些不满或不悦,但也不会怨恨。这确实不是他们的义务,他们有的只是选择。所以万一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能帮忙那就更好,不帮忙我就自己带,自己带不过来我就请保姆。这就是结果了,而不是旁生怨恨,四处抱怨什么的。我要牢牢记住这句话:抱怨是没有用的,倒不如想个方法解决当前的困境。
就这样在这一个小时里,听着爸爸的各种不满意,感受到自己内心渐渐升起的那股不舒服的感觉。没有发作,没有反驳,但还是按捺不住一个劲的强调,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生活和习惯,小城市的风俗是那样,大城市的风俗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好在自己保持这和颜悦色的态度,告诉自己,爸爸今天事赶事堆积到了一块,心里浮躁些,他的出发点只是希望我能更好一点,更轻松一点,平日里开心的爸爸不会那么多的埋怨,所以爸爸偶尔的发牢骚,自己要平常心对待。
至于爸爸习惯的“大声训斥别人”的模式,我没有办法改变,也不能强迫他去改变,这是他自己的课题。我要做的就是多倾听,有时候他要的或许不是我必要要怎样怎样,他只是需要发泄,我只要做好一个倾听者就可以。但是不要把这些负面的能量吸收进去,左耳进,右耳出就可以了,想起张德芬老师的文章,张德芬老师说过面对这样的情况,一要做到不与痛苦产生共鸣,当父母发作时,要维持高度的觉知,把注意力待会自己的身体上,观想一些喜悦的画面。而是做到真正的倾听,所以自己要用最佳的同理心去同理他们当年的痛,他们的各种担忧、他们的各种不满。同时,把自己变成“不粘锅”,什么负面东西都沾不上来。
其实,在我写下上面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脑海里也在编织着各种画面,爸爸的抱怨,我的反驳;亲戚之间的个汇总说教,让我怎样怎样,以及对于他们的说教我的各种反抗,甚至看到了我采用了和爸爸一样“大声训斥”别人的方式,用训斥来反驳,维护自己的利益。还好这只是想象,爸爸的“大声训斥”是我最看不惯的做法,所以我不要自己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可是在刚才的观想中,潜意识里的自己却是以这样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好在我看到了自己的这个模式,如果下个月回家的时候,亲戚用这种态度对我,那我的选择会是什么,也是如同观想里头的反应么,我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么?答案是肯定,我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回应,告诉他们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但我有我自己的想法,我是一个成人了,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之后他们再如何反应或是如何看我,说我不懂事,那也是他们的事情了,与我无关,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而不是需要去迎合每个人对我的要求,顺从别人的意思,我要先听到我内心的声音。今天碎碎念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孩子只能我说了算。牛姐也说了,双方父母那边只能和稀泥,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挑理的。我的问题就是找个月嫂就能解决,然后和爸爸说月嫂的钱是婆婆出的就好了,然后说婆婆给孩子买了一堆东西,两边这样忽悠着。要记住:谁的孩子谁说了算,抚养孩子是妈妈的工作,其他人都是辅助。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