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美、德、法、英、日五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达成协议,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的协议。
在协议中,虽然法国、联邦德国、英国均有所让步,但日本做出的妥协最大,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进一步对外国商品和服务开放本国市场;二、执行强有力的监管松绑措施以充分发挥私营部门活力;三、就日元汇率执行灵活的货币政策;四、大力实施金融市场和日元汇率自由化;五、在财政政策方面继续聚焦两大目标,即减少中央政府赤字和为私营部门提供有利增长环境;六、在刺激内需方面聚焦扩大消费和抵押信贷市场,以刺激私人消费和投资。在这六条中,实现日元对美元升值是核心内容。
从短期看,《广场协议》迅速解决了美元高估问题,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也大幅好转,到1991年甚至恢复到顺差状态。不过好景不长,随着1995年经济全球化加速,美国外贸形势又加速恶化。
而从长期看,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经济结构性问题,即投资率高于储蓄率。正如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所说,只有美国提高储蓄率或降低投资率,才能根本解决对外贸易失衡。
但出于政治原因,美国国内产业和政治势力总要为贸易失衡寻找“替罪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农业、工业出口商开始积极游说国会,强大的国内保护主义压力,是白宫和主要经济伙伴协商并达成《广场协议》的直接推动力。
可见,汇率和国际贸易不仅是国际经济问题,也是国内政治问题。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贸易失衡,但美国政府总会周而复始地寻找“替罪羊”。
“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并在五年后崩溃,日本随后进入漫长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