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诸葛孔明亦躬耕于南阳,南面称尊,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喜欢南方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油纸伞,飘着雨的小巷,长满青苔的石阶,身着旗袍像丁香花一样的姑娘,似乎都是南方特有的烙印。
于我,似乎也与“南”有着不解之缘。几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毅然决然选择了我省最南面的城市。初到那里,也是被眼前的情形惊到沉默良久。好歹是地级市竟没有小县城来得繁华。可匆匆几载,几多故事,几多情愫。毕业接近两年,仍时时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而现在来到文祖工作一年之余,有山相伴,有树为邻,虽有时艳羨于朋友圈里的灯红酒绿,但静下心来,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却也自得其乐。喧嚣闹市中丢失的一切,似乎可以从这里找回。
作为吃货,自然先关注文祖的美味。
儿时家门前有棵软枣树,小伙伴们常常玩耍在树下。摘一颗软枣子放在嘴里,涩味和笑声成了童年里关于软枣子的所有记忆。后来便再也未曾见过那样一棵树。直到遇上了文祖的集市。枝条编成的大大小小的篮筐里,满满都是熟透晒干的软枣。戴着头巾的老奶奶们,说自己的软枣是落在提前铺好的花布上的。干净极了。认真的表情好像是在交一份期末考试的答卷。作为开始啤酒泡枸杞的九零后,我果断拿出手机,百度搜索,软枣功效与作用。当看到性温味甘,美容养颜,补气养血,明目安神等等的字眼时,我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框,果断拿起一颗放入口中。好像不是小时候的味道,因为小时候觉得要让软枣不涩简直就是奇迹,是小小的我心里大大的遗憾。可现在嘴里确实只有甜糯的味道,无半点生涩。却分明切切实实又是小时候的味道,一样的宁静,一样的满足。
花椒是常见的调味品,你有没有见过花椒树,吃过风味独特的炸花椒叶,花椒嫩芽的香味在油中扩散开来,香酥可口,回味无穷。文祖种植花椒的历史悠久。也时常听这里的妇女说起釆摘花椒的不易,可她们说起时,脸上洋溢着的分明是收获的喜悦。来文祖吧, 鲜花椒比超市的袋装花椒面更加别有一番风味。
有一次偶然看到班里的孩子双手紫黑色,怎么也洗不掉,着实吓了一跳,询问才知是剥核桃皮染上的颜色。小小的孩童坐着小板凳剥着核桃皮,该是一副怎样可爱的画面。山村的孩子虽没有城里孩子干净整洁,却更加快乐充实。文祖有千亩核桃园,核桃壳薄,营养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养生佳品。来文祖吧,亲手剥一颗核桃,亲身体验一下自然。
也是在文祖,看到了生长的谷穗像是大大的毛毛虫。山上的山楂熟透了就自己从树上掉落下来。捡起擦拭就可以放入口中,不用担心各种化肥农药。村民们每天谈论最多的是天气,哪天有雨,要提前把小麦种上,哪天天气晴朗,家里的玉米还要再晒晒。山区的田地没有自来水灌溉,没有大型机器收割。一把镰刀,足以承载收获的期盼。“靠天吃饭”说起来略显无奈,仔细想想却是安然自得,顺应自然,知足常乐的洒脱。来文祖吧,比起城市的农家乐、庄稼宴,这里更加真实自然。
相信路一定会尽快修好,大风起兮沙飞扬,虽然多了几分豪迈,但是修好了路不见风沙,文祖会更加清丽,岂不更好。“要想富先修路”绝不只是一句押韵的口号。路通了,各地游客才会慕名前来,到时候我们的锦屏山、古遗址、古碑刻、五音戏、扮玩、芯子……才会有机会向大家展示魅力。章丘的南大门才会宾客不断,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你在城市的繁华中,渐行渐远。我在山区的民风里,静待花开。南山南,北海北,南山有谷堆。我喜欢这个有文化底蕴却又如此接地气的地方。
文祖,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