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个热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有代表提出让学生尽快实施午休的建议,教育部作出了答复,教育部表示,充足睡眠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地学校也开始校内午休的探索。
笔者也是一直有午睡习惯的,我想起了我这几十年不同阶段的午睡之路。最早有记忆的午睡习惯是从小学开始,因为父亲是老师,我家就住在学校,所以每天中午爸爸自己午睡,也会要求我也午睡,记得小学时很多时候上床午睡也是睡不着,就自己偷偷在床上看小人书或者做其他事情,等真正睡着时,很快又到上课时间了,所以经常搞得我下午上课会迟到。但是老爸这招强迫性还是有效,我的午睡习惯也就这样慢慢养成了,时至今日,吃完中午饭后不管困不困,我都要上床躺躺才行,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躺躺或者闲目休息。
后来上中学开始寄宿,中学午睡更是必须的,只不过那时我们宿舍是大通铺,整个年级女生在一个宿舍里睡觉,难免很多打打闹闹,等真正睡着时起床铃声也响起来了,所以我记得中学年代每个冬天的午后是心情最阴郁的时间,睡又没睡够,睡眼惺松地往冰冷的教室走去。不够睡,睡不够,是我整个学生年代的主旋律。
笔者记得,中学时代就读的乡镇中学,那时候我们每天实施的是早上5点半就起床,吃早餐,然后早读,晚上经常12点后宿舍才真正安静下来可以入睡,所以每天早上起床都很痛苦,要作思想斗争;午睡也是在半醒之间又要挣扎起床,我记得中学年代我最讨厌的一首歌是《康定情歌》,因为学校每天午睡起床时间一到,高音喇叭震耳欲聋吼的就是这首歌,“跑马溜溜的山上…”贯穿了我整个中学年代。
大学比中学时好点,毕竟课程没有那么紧张了,但是每个冬天下午如果有课,午睡后挣扎着起床都是种折磨,又冷又没睡够勉强起床,我记得总是一副生无可恋奔向教学楼的场景。
后来,一转眼,成了职场人士,在办公室为了能舒服点午睡,同事们是各显奇招,有溜进会议室的,有在自己工位上拉多张凳子方便自己能躺下睡的,有直接趴在桌子上睡的,有跑到餐厅吃完饭不走直接在餐厅打盹的…在办公室,最不喜欢中午被人拉出来吃午餐,因为只要外出就餐,那天午睡就一定泡汤了,然后下午上班时间就会变得无尽的漫长,在与磕睡虫的战斗中度过。
现在的人越来越关注健康,所以学生午睡这种事情都能作为人大代表的议案了。但是学校怎么统一实施,我相信也会是个难题,凡事如果搞一刀切,可能就会跟实施的初衷相违背了。
首先,象很多网友说的,要关注小孩子的天性,这么多个小孩子一起聚在课室里,他们能睡觉吗?会愿意睡觉吗?一部分小孩睡一部分小孩不睡就会上演笔者中学年代的经历,等到真正所有人都能入睡时,上课铃声也响起来了,这个时候,睡到一半要起床比不睡觉更难,所以,学校安排多久的午休时间才算合理?
其次,怎么睡才合理又健康?笔者记得在某个平台看到套设备,折起来是张课桌,拉起来可以变成一张简易床在位置原地睡觉,不知道这套设备费用是多少,是否真正投产上市了,如果功能真有那么好,相信可以解决学生在学校午睡的问题了。但是对场地,前后桌的距离相信有要求,一个教室都引进这种桌子上课和午休的话,相信教室只能容纳原来一半的学生。这些设备的更新,费用由谁出呢?这个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关于学生在学校的午睡问题,你怎么看,各地方学校将会如何应对?拭目以待